2018-06-06 15:40 瀏覽量:20004 來源:中國食品網
昔日御膳 重煥生機
說起宮廷茯茶醬豬蹄這道菜,單從菜名來理解就應該出自宮廷。關于此事有兩種說法,都與1703年清朝康熙皇帝巡視陜西有關。一說是當地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買通了掌膳太監,將茯茶醬豬蹄加到了晚膳的菜單中。此菜得到了皇帝的青睞,再加上掌膳太監對該菜美言有加,自此,這道菜便加入了宮廷菜的行列。另一種說法是康熙皇帝西巡時,當地官員將10年的茯磚茶獻給皇帝,康熙皇帝因晚膳剛用過醬肘花,有些膩煩,聞聽茯茶可以解膩,便試了一試,飲后心中頓生快意,并對此茶之妙用大加贊賞。掌膳太監得知此事后,便同清宮包哈局的御廚一起研制出了這百吃不膩、清香爽口的宮廷茯茶醬豬蹄。
歷經300多年,這道宮廷茯茶醬豬蹄的配方險些失傳,但最終為烹飪大師梁廣杰所得。如今,經過梁廣杰的復原、創新、繼承和發展,宮廷茯茶醬豬蹄已成為一道喜聞樂見的百姓名菜。
說起此事緣由,還要從梁廣杰的舅爺劉廣俊說起。
劉廣俊8歲入宮,當差侍奉末代皇帝溥儀。當年梁廣杰的奶奶結婚時,他送了很多嫁妝,其中就有一個燉肉的方子。后來每當逢年過節,梁家人就會按照這個方子燉肉。梁廣杰介紹說:“我從1992年就開始做餐飲行業,當時我就在想如何重拾這道菜,原來的方子上寫得比較復雜,有些食材也不一定能找到,又因為特殊原因,方子被毀,我就聽著父母的回憶,結合我的烹飪專業,重新研究這道菜的配方,經過3年多不斷試驗,才得以成功。在試驗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我師父的幫助。”談起梁廣杰的師父,可謂是一位大人物:中國首屆烹飪大賽冠軍劉敬賢。劉敬賢師從唐克明,唐克明師從梁忠,這兩位老先生均為御廚,尤其是梁忠,服務了清朝咸豐、同治、光緒(包括慈禧太后)、宣統四位皇帝。得到了祖輩傾囊相授的廚藝,再經過不斷研習、改進,梁廣杰終于把宮廷茯茶醬豬蹄重新帶到世人面前,使這道昔日的宮廷菜成為適合現代人口味的佳肴。
匠人精神 不忘初心
宮廷菜講究放其物不聞其味,只提其香。宮廷茯茶醬豬蹄里面含24味香辛料,但吃的時候,食客吃到的是豬蹄的醬香味和清香味,完全沒有香料味。現在的食品市場上,很多商家會選擇用香料掩蓋豬蹄的腥味,而梁廣杰講究烹飪的技藝,注重的是烹飪的方法。在他看來,烹使豬蹄加熱,并不完全是為了成熟,而是讓原材料發生物理變化,而有些廚師會過分注重調,使用大量香料,當然,這樣做豬蹄是不會有腥味了,但是也破壞了食材本身的味道,食客們在品嘗的時候自然也品嘗不到。
梁廣杰
對于梁廣杰來說,宮廷茯茶醬豬蹄的繼承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家傳,另一方面是師承,兩者相加,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與堅持,終于使得它成為自己的產品,重見世人。在被問及打造品牌初衷時,梁廣杰坦言道:“我的初衷就是好的產品一定要讓食客品嘗到,讓失傳的技藝得以傳承下去,匠人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傳承。”梁廣杰烹飪時非常講究,所用的全部香料都是從原產地進過來的。
在紛雜的食品市場環境下,也許匠人很難生存,但也唯有匠人才能不為物欲所驅使。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是平靜的,唯有平靜才能守住一方初心,才能得始終。匠人,往往意味著專注、極致,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項他們愿意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上來,而后堅守并傳承。
梁廣杰說,如果想要做到傳承,標準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產品已然是標準化的了,水放多少,茶葉放多少,香料放多少,這些東西都是有中國食品報網嚴格比例的,是按克來衡量的,而且他的產品靠技藝展示食物本身原汁原味的味道。留住老味道,首先需要匠心,留住味道,即是留住初心,留住配方,更要大公無私地一代代傳承下去。梁廣杰認為,餐飲不是個人的,更無國界之分,是全人類中國食品報網的,所以一定要大公無私,為餐飲業做點事情,為人們留下原汁原味。
做一個匠人,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一項事業做到極致、完美。因此,他們不用擔心太多無謂的瑣事,也不會被塵世的喧囂所打中國食品報網擾。在這個時代,有才華的人很多,但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做一項事業的人不多。
先有初心,才能守正出新,匠之不存,技將安在?如果匠人精神不在,技藝再高超,那也終究是沒有德,更沒有心了。對于梁廣杰而言,把祖輩流傳下來的技藝繼承并堅守下來,做到極致,傳給后人,這便是他的匠人精神。用心生活、用心烹飪、用心經營、用心詮釋人生,對得起自己的光陰歲月,對得起現在和未來。
打破常規 注入赤誠
豬蹄性平、味甘,是一種美味養生的滋補佳品,且具有固腎補虛、健腰膝等作用。在豬蹄中含有大量的結締組織,還有強筋健骨的作用。漢代張仲景提出的“豬膚方”顯示了豬蹄的功效,豬蹄中國食品報網上的皮有“和血脈,潤肌膚”的作用,歷代沿用不衰。《本草綱目》中說,豬蹄可以“煮清汁,洗癰疽,漬熱毒,消毒氣,去惡肉”。《隨息居飲食譜》認為豬蹄能“填腎中國食品報網精而健腰腳,滋胃液以滑皮膚,長肌肉可愈漏瘍,助血脈充乳汁”。《食療本草》載“豬蹄,煮汁服,下乳汁,解百藥毒,滑肌膚,去寒熱”。
宮廷茯茶醬豬蹄延續遵循著宮廷的技法,無論是剛燉好的時候吃,還是涼著吃,口感都很好。涼著吃的時候,豬蹄膠質凝固,很彈牙,皮是脆的,吃起來更中國食品報網有嚼勁。熱著吃的時候,軟爛適口。梁廣杰說:“放香料不是為了增香,而是為了提取出肉本身的香味,吃它原始的味道,這才是真正的健康食品。”宮廷茯茶醬豬蹄打破了人們一提到豬蹄就聯想到油膩的固有印象,豬蹄拿在手里,感覺不到油膩,這是因為在烹飪的過程中利用低溫低煮的方法達到去脂的目的,所以食客吃的時候非常爽口。
經過多年經驗的積累,梁廣杰認識到,品牌的靈魂其實是人,所有的事是人來完成的,人是品牌的魂。只有人具備了匠人精神,才會做出最好的產品。他說:“好的產品是會說話的,是可以和人溝通的,我們把魂注入到了產品里面,食客在品嘗時自然能夠感覺到。就像媽媽為兒女做的飯一樣,不一定是媽媽的手藝有多么高超,而是因為媽媽在這道菜里面注入了愛,所以才會覺得可口,我們也是一樣,用愛、用心、用赤誠和熱忱去烹飪美食,另外,我的公司——北京良品匠心飲食文化傳播公司也是因此得名。”
此外,梁廣杰還認為,無論是作為廚師還是企業老板,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首先要感恩父母,是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第二要感恩食客,沒有食客對菜品的品嘗、消費、提意見,廚師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第三要感恩食材,萬物皆有靈性、皆有生命,只有懷著這種感恩的心態才能烹飪出回味無窮的菜品。
成功無他 用心而已
他用自己手上祖傳的廚藝在北京的護國寺開了一家“宮廷醬圣趴蹄”形象店,以外賣為主,在總公司(北京良品匠心飲食文化傳播公司)的規劃下,梁廣杰將會在全國開更多不同業態的“趴蹄”店,以堂食為主。梁廣杰認為,餐飲行業的分類越來越精細化,單一產品口味多元化是一種趨勢,例如以豬蹄為核心,可以開發不同的口味,孜然味、榴蓮味、麻辣味等,還可以做豬蹄飯、豬蹄面、芝士烤豬蹄,線上線下結合,開辟一個新的豬蹄類產品市場。梁廣杰和他的團隊還將產品OEM標準化生產,通過現代化的全網營銷手段,廣銷全國乃至國外。
梁廣杰說:“近幾年,互聯網餐飲盛行,我覺得一定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做一個全國互聯、互交、互動、首秀式的餐飲平臺,這是我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食品報網我們還要在全國各地好的地段開中國食品報網餐飲店,由于每周菜單不固定,顧客們需要在APP上查看每一周的菜單,我們也會引進全球一些好的產品,顧客可以在店里吃到全球的美味。”
對于顧客年輕化的趨勢,梁廣杰對此也有清楚的認知:餐飲業未來主要服務的顧客大都是千禧一代,他們對于食物的要求遠遠不止吃飽這么簡單,他們吃的是一種意境、一種享受、一種體驗、一種追求。因此,餐飲業更需要用心做好產品。
除了餐飲業,梁廣杰還涉及慈善公益。梁廣杰認為,對待自己的員工應如同家人一般,想要服務好顧客,先要服務好員工。先把自己的員工照顧好,保證他們的生活,慈善公益應該從身邊做起,然后再對社會做公益慈善。2011年,梁廣杰創立了國際獅子會中國獅子聯會北京太和獅子會。獅子會是世界上較大的慈善公益組織,總部在美國,于1917年成立。目前太和獅子會服務單位有北京海淀區沙利文聾童康復中心、河北張家口東萬口鄉中心小學等。梁廣杰說:“公益慈善是一項畢生的事業,我會永遠堅持下去。”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當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時候,追求體驗與情懷就已成為人們的新追求。另外,隨著飲食行業、食品制作加工越來越細,服務越來越專業化,管理理念越來越先進,飲食業已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講究吃,孔子的美食主張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那是精品意識第一次深入到飲食中去,有了這種對于食物的精致追求的意識中國食品報網,才有了輝煌燦爛、冠絕世界的中國美食。
如今,梁廣杰懷著匠人精神,在美食傳承與發展的道路上繼續砥礪前行。(聶欣琳)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中餐工業化: 為傳統餐飲發展帶來新思路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以服務大眾健康為宗旨 人民國肽詮釋堅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