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11:27 瀏覽量:1151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修建涵洞、鋪設板渠、開挖渠道……日前,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數百名工人在項目區內忙得熱火朝天。“我們已經新建了七條板渠,總長達1700多米,箱涵、管涵正在加快建設中。”項目管理人員賈興才說。
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總耕地面積183.81萬畝,“除‘人多地少’外,東海縣的水、電、路等農田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一定程度上已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掣肘。”東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廣良說,亟須讓高起點、高質量建設的高標準農田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助推器。
為此,自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以來,東海縣就建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每年從項目庫中抽取一定數量急需改善的片區進行科學規劃。“前期規劃的時候,我們要組織鄉鎮、村、設計院等部門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勘察和測量,嚴禁對照地圖進行規劃。”東海縣農業農村局設計室主任呂浩說,“監理不到位的,在市級驗收時,有一處不合格,就要扣除10%監理費用;施工單位質量不合格的,我們責令其限期整改到位;不按照合同約定完成工期的,我們每天扣0.05%的工程款。”通過持續建設,現在的東海縣,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隨處可見。
“路好走了,供水也方便了,創業的信心和熱情更足了。”在張灣鄉,河南村返鄉創業青年劉軍望著硬化的田間道路充滿信心地說:“我搞了200畝稻蝦綜合種養,過去田間灌水最少要七八天,現在只要兩天,省時又省電。”去年,畝均效益已突破2000元,今年有望更高。
“今年我們又申報了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初步設計已經完成,正在等待評審。”在河南村黨群服務中心內,前來督察田間管理的張灣鄉副鄉長殷東說。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東海縣已先后建設高標準農田118.15萬畝,占總耕地面積64.27%。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加快實施,水稻秸稈直接還田高新栽培技術等一批高效實用新技術在東海縣得到了快速示范推廣。截至2018年,東海縣糧食生產實現15年連豐,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萬畝。
“如果財政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畝均投資額度再大些就更好了。”殷東說,2015年之前,畝均投入資金在1000—1300元,現行的財政投資標準已提高到畝均1500元。但因為原材料、人工費用都在漲,而且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又不能重復。“根據當前的實際建設需要,財政投資標準提高到每畝3000元左右,就更符合建設需求了。”殷東如是認為。
“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績效評價方面,我們建議結合農田建設工程的季節與農時特點,在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一年后再進行評價。另外,我們希望給項目可研和初設留有相對充足的時間,盡量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變更和調整,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為項目‘當年建設當年驗收’創造良好的條件。”東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紹尚說。
據悉,今年,東海縣計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6.5萬畝,總投資9750萬元,涉及6個鄉鎮17個行政村。
(張開虎 張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