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09:48 瀏覽量:14313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 5月23日,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費里德.穆拉德在半月內再次來到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并在這里,留下了他的簽名和手印。
無獨有偶。5月24日,就在費里德.穆拉德留下簽名和手印的第二天,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胡貝爾也帶著項目來到了這里。同時,留下了他的手印和簽名。
兩天,兩位諾獎得主、兩個手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展示出了其對于諾獎得主獨特的吸引力。“我們計劃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打造一個‘諾獎星光大道’。這些手印和簽名我們都將放入‘星光大道’中。未來我們還將邀請更多諾獎得主為生物城留下簽名和手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諾獎星光大道’正在規劃中,預計會設在永安湖畔,“我們生物城的城市特質,一直堅持‘知識+藝術+健康’,這與我們的整體理念、產業主攻方向、產業生態圈不謀而合。而‘諾獎星光大道’的打造,正是與我們的城市特質相符的。”
半月內去而復返
費里德.穆拉德為何再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5月9日,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費里德.穆拉德來蓉參加(2019)第二屆天府國際生物醫藥商業化高端對話會。期間,他參觀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將其稱之為讓他驚嘆的綠色園區。“生物城的規模如此之大,入駐了很多知名企業,簡直超乎我的想象。這里的宜居性讓我驚嘆,這里的發展速度也讓驚訝。我相信在未來生物城會變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生物產業集群。”
5月23日,距離上次他離開成都還不足半月,費里德.穆拉德回到了成都高新區,回到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這次,他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參與者。“我很喜歡這里,很喜歡生物城。生物城年輕、綠色、發展速度快,是我希望能夠合作的伙伴。”費里德.穆拉德說,雖然第一次來生物城只是大概的參觀,但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第二次來到這里。“我明天要去生物城詳細參觀,正好也去看看老朋友的公司。”當得知他的老朋友羅杰·科恩伯格在生物城的項目已經正式入駐孵化園時,費里德.穆拉德表示,自己在第二次參觀生物城時,一定要去看一看。
除了實地了解生物城外,費里德.穆拉德還為生物城留下了第一個諾貝獎獲得者的手印和簽名。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天參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同時,費里德.穆拉德親手在永安綠道旁,種下了一棵樹。為他心中的綠色園區,增添了一份綠。
三年再來生物城
羅伯特·胡貝爾從受邀者到投資者
在費里德.穆拉德種樹的同一天,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胡貝爾帶著他的項目來到了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同時,也留下了他的手印與簽名。
對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來說,羅伯特·胡貝爾可算是老朋友了。生物城雖然成立僅三年,但已是第三次迎來這位82歲高齡的諾獎獲得者了。2017年,羅伯特·胡貝爾見證了天府國際生物醫藥諾創研究院的揭牌;2018年,羅伯特·胡貝爾受聘為該研究院的榮譽院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羅伯特·胡貝爾表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無論是規劃理念還是園區建設上都很有眼光,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我參觀過歐洲很多生物小鎮,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雖然起步晚,但比較起來發展速度更快、規劃更前沿,這里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這里,但這一次,他帶上了自己的項目。這次他不再是一個受邀者,而是一個投資者。“這里讓我很驚嘆,發展很了不起。當我兩年前來的時候,生物城還只有藍圖。在第二年我再來的時候,已經有了建筑?,F在我再來,感覺他已經開始有了生命之城的雛形。在這里,我看到了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
諾獎團隊的接連入駐,離不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思路的轉變。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引進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13個創新藥品種、27個國內首仿藥品種、24個創新平臺、5個諾獎團隊、2個“兩院”院士團隊、43個高層次人才團隊。“我們將繼續按照公園城市建設要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發展理念,倡導‘知識+藝術+健康’的城市氛圍,提倡低碳發展、健康生活,打造集魅力、人文、活力、品質和特色為一體的生活宜居國際社區,樹立全球生物城之家(My BIO-TOWN)品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有關負責人說道。(中國生物醫藥新聞頻道葉歌 圖/成都高新區)
上一篇:路邊野生菇 不要隨便買!
下一篇:成都高新區黨建引領激發區域新經濟企業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