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11:36 瀏覽量:1353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陳小明
“大溪口鄉山地多、良田少,留守村里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要想實現產業扶貧必須考慮這些實際情況。甜玉米種植勞動強度相對不大,山地、旱地都可以種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派駐武義縣大溪口鄉的農村指導員,同時也是幫扶工作組常駐人員盧華兵說。2018年,浙江省農科院結對幫扶武義縣大溪口鄉溪口村,經過實地考察調研,并根據當地情況,制定了大溪口鄉幫扶產業振興的實施方案,同時派遣盧華兵常駐大溪口鄉進行農業指導。
之所以選擇水果甜玉米作為浙江省農科院結對幫扶溪口村的第一個落地農業項目,盧華兵解釋說,水果甜玉米是甜玉米中的精品,生育期短,大溪口鄉生態環境好、日夜溫差大,種出來的甜玉米品質也會比較好。但是甜玉米種植一開始并不順利,水果甜玉米種子價格貴,育苗、栽培管理要求比一般甜玉米高,溪口村卻沒有合適種植的地塊,最后是以每畝400元向溪嶺腳村租了近30畝土地進行種植。
不僅是種植基地的選擇,在整地和育苗上也遇到了不小的問題。“基質育苗需要一定的技術,頭幾次育苗,我都和村民一起動手并講解育苗技術要點,有次沒能過去,農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結果那一片便沒能均勻按時出苗。”盧華兵說。
隨著溝通的增多,大家對于這位省城來的農業專家也越來越信任。后面的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環境就相對順利多了。
據浙江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與產業處處長游兆彤介紹,30畝甜玉米的生產全年可為溪口村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15萬元,同時為包括有勞動力的低收入農戶增加勞務收入7萬元。當地村民說,今年端午節期間,他們在武義縣城就賣出了800根左右的水果甜玉米,凈賺了3000多塊錢。
浙江省農科院還采取“博士團”和“土專家”相結合的方式,在溪口村種植了茄子、絲瓜等其他品質優良的蔬菜,為山村發展高效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此外,浙江省農科院還為大溪口鄉建立了黑木耳輕簡化高效生產示范基地,示范推廣黑木耳新品種、新技術,帶動大溪口鄉黑木耳生產發展;建立香菇工廠化生產示范基地,開展公司+農戶“雙百共富”香菇產業富民模式示范推廣,引領香菇產業升級發展;建立香菇、黑木耳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搭建貼近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成果示范基地。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紀委書記樓洪志說,武義縣大溪口鄉堅持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特色產業化發展之路。結對以來,幫扶小組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先后聯系食用菌、蔬菜、玉米、植物保護等農業專家百余人次到大溪口鄉進行生產指導,按照全過程綠色生產的標準,對茶葉等主要農產品進行了質量檢測,為大溪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浙江省農科院已在大溪口鄉落地農業產業項目4個,落實幫扶資金130余萬元。
上一篇:尋味土耳其
下一篇:“俺靠著種大蒜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