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15:19 瀏覽量:18462 來源:人民網(wǎng)-生命時報
孩子天生好奇心強,也想知道自己天天吃的食物是怎么制作出來的,用到哪些烹調工具。有些家長不讓孩子進廚房,認為會添亂甚至有安全隱患。其實,適時進廚房對孩子有很多好處,值得鼓勵。
安全是前提。家長可事先規(guī)避一下廚房里的不安全因素,如熱水瓶挪到別處,暫時不需要的電源拔掉,妥善存放刀具,關掉不用的燃氣灶等,而且孩子在廚房內,家長應全程陪伴。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可鼓勵孩子認識烹調工具、調味品,參與食物選擇、準備與制作,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形狀、顏色、口味等,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和興趣,產(chǎn)生心理認同和喜愛,減少對某些食物的偏見,從而學會尊重和愛惜食物,是一種很好的食育方式。比如端午節(jié)時,跟孩子一起包粽子;吃餃子前,一起選材料、和面、搟皮、包餃子;熬粥前,一起準備豆子和米……寓教于樂,其樂無窮。
表現(xiàn)好,及時表揚。對于孩子的良好表現(xiàn),家長應給予認可與表揚,讓孩子的參與感更強。食物制作完成后,跟孩子一起收拾廚具,教育他做事善始善終。這個過程,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鍛煉孩子的動手和創(chuàng)造能力,做事更有條理。
不同年齡段都有小任務。2歲前:孩子還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最多是讓他進廚房觀察大人操作。比如讓孩子在餐椅或護欄內觀看,一定要保證安全,離熱鍋、熱湯等遠一點;給孩子不怕摔的木勺或塑料杯等廚具玩。
2~3歲:《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建議,孩子2歲后可以進廚房參與食物選擇與制作,如洗東西、摘菜葉、把西蘭花等掰開、洗豆子、給烤制的食物刷油、揉面、把剩下的東西扔進垃圾桶、混合食材。不過,小朋友的協(xié)調性不營養(yǎng)門診中,經(jīng)常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問:聽說粗糧含嘌呤高,痛風患者不能吃,可營養(yǎng)專家建議主食要粗細搭配,這該如何是好?先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并非所有粗糧嘌呤含量都高。
五谷雜糧中,大米、白面屬于細糧,它們經(jīng)過多道加工程序后,嘌呤含量很少,普通痛風患者可以放心食用。通常我們把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低于50毫克的,稱為低嘌呤食物。粗雜糧中,小米嘌呤含量為6.1毫克/100克、玉米9.4毫克/100克、高粱米9.7毫克/100克,遠低于大米18.1毫克/100克,即便是粗糧中嘌呤含量較高的麥片24.4毫克/100克、糙米22.4毫克/100克,也屬于低嘌呤食物。另外,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蔬菜、粗糧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誘發(fā)體內痛風發(fā)作的風險要比動物嘌呤小,因此,只要食物的嘌呤含量不高,不管粗糧還是細糧,痛風病人都可以吃。米糠、麥胚、麥麩、豆類及其制品(豇豆、紅豆、豌豆、菜豆、青豆、黑豆、豆腐干等)嘌呤含量為50~150毫克/100克,應限制食用,每周2~4次,每次不超過100克,特別是痛風發(fā)作期應避免食用。
粗糧中富含膳食纖維,既能增加人的飽腹感,又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對于體重超標甚至肥胖的痛風患者,建議盡量增加粗糧比例,同時控制每天攝入的主食總量,以減輕體重。控制好體重,痛風也能得到改善。還可以適當選用富含淀粉的薯類食物,飽腹感強,能量不高,且嘌呤含量低。
雖然嘌呤含量是痛風患者選擇食物時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痛風是否發(fā)作還與進食的總量有關。吃主食,痛風患者也要做到粗細搭配,不用特地多選精糧,更不用避開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