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14:04 瀏覽量:11768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9月10日,2019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國家高新區(成都)創新高層論壇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開幕。來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及全國60余家高新區的200多位嘉賓參加活動,圍繞“自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活動主題共話創新發展。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高新區是中國中西部創新資源最富集、投資環境最優越、對經濟拉動最強勁的創新發展高地。“作為全國首批六家‘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園區之一,長期以來我們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堅持不懈推進高效益創新驅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形成“一區四園”空間發展格局,創造了成都市五分之一的工業增加值、四川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成為四川省、成都市經濟發展密度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未來,將按照科技部“六個一流”的要求,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合作、持續推進高效益創新驅動、持續推進高素質人才聚集、持續推進高能級產業發展,不斷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邁進。
60余家高新區齊聚菁蓉匯 共話未來創新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以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怎樣提升高新區競爭力?9月10日,在開幕式后的“自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上,來自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紫竹高新區、廣州高新區、濟南高新區的代表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
“高新區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新事物,更是公共管理改革過程中的新探索。其重要意義在于打破了傳統行政區體制和制度束縛,對各種管制類稀缺資源進行獲取與使用,釋放了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武漢東湖高新區代表稱,建區30多年來,東湖高新區形成了漸進改革、適時調整、動態更新的園區管理體制,未來將摒棄向傳統體制回歸的思路,堅持全職能的封閉管理,不斷完善“新興產業+科技新城”新體制。
上海是我國經濟發展高地,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紫竹高新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配合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部署,我們就廣義層面的跨區域合作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上海紫竹高新區代表介紹,可以通過飛地經濟合作、東西聯動協調合作、產業地產開發等模式,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廣州高新區代表介紹了以內源型創新產業集聚提升高新區創新力的思考。“觀察中國高新區近年來創新力提升的變化發現,凡是內源型創新產業集聚發展好的高新區,其產業創新能力及其技術創新力就遠遠走在前面,相反,不注意培育內源型創新產業集聚的高新區就可能淪為產值增長型傳統泥潭中。”該代表稱,基于本土自主創新的內源型產業集聚,是高新區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兩端并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環節。
濟南高新區在調研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基礎上,結合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提出了未來發展思路及重點舉措。濟南高新區代表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新引擎,將依托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生命科學城等核心載體,以構建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為核心,高度匯聚全球醫藥創新資源,推動革命性創新成果不斷產出。
記者了解到,在當天下午的分論壇上,全國60余家高新區代表、專家學者、企業嘉賓等圍繞“自創區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研究”“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研究”“國家高新區營商環境優化研究”進行了分組研討,現場發言踴躍,氣氛熱烈,迸發出許多思想的火花。
立足科技創新 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9月10日,在主題論壇上,中科院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提出,“科創改”是新時代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的新方向。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的新方向就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及為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而開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簡稱科創改。”劉會武表示,“科創改”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通過全球化、互聯網和制度協同“橫向”開放,通過市場化、大眾創業和產業生態“縱向”開放,從而全面推進創新及改革。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創新是成都高新區建區以來一直堅持的發展路徑。過去30年,成都高新區誕生出諸多“第一”:第一家中成藥進軍海外的破冰者——地奧集團;國家級高新區首個股份制企業——成都倍特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首家綜合航空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海特高新;首家打破國際壟斷超導磁醫學成像技術的企業——奧泰醫療。在新技術浪潮下,來自成都高新區本土創業企業的陣營更是星光璀璨,醫聯、Camera360、咕咚、百詞斬、極米無屏電視、王者榮耀等一系列“高新造”蜚聲海內外。
創新創業成果遍地開花的背后,是創新載體的不斷拓展。從1990年當時全國面積最大的孵化樓——成都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竣工,到天府新谷獲批為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器,到2005年全國最大的單體軟件園區天府軟件園投用,再到2016年承載了中韓創新創業園的菁蓉匯投入運營。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成各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107家,總面積達440萬平方米,總體規模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對我們聚焦‘產業振興崛起、人才優先發展、生活城市建設’三件大事, 加快四個轉型,加快建設高能級產業發展先行區、高效益創新驅動先行區、高素質人才集聚先行區、高水平開放合作先行區、高效率體制改革先行區、高品質生活城市先行區‘六大先行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創造了成都市五分之一的工業增加值、四川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成為四川省、成都市經濟發展密度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2.2億元,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進出口總額完成1902.7億元,增長22%;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連續15個月在全國綜保區排名第一。在創新驅動領域,上半年新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4911家,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累計達4萬家,聚集高新技術企業1599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5.4件,為率先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高新表達。
據悉,2019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國家高新區(成都)創新高層論壇由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主辦。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會自2003年在成立至今,先后在長春、重慶、武漢等國家高新區舉辦創新發展高層論壇。此次會議上,增聘了68位高級研究員和研究員,并從提交的一百余篇研究論文中評選出優秀論文53篇。(馬征 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