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08:52 瀏覽量:27939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近日,四川省食用菌協會傳來消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李小林博士團隊在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有關松露(塊菌)代謝組學的最新研究成果:“LC-MS-Based Metabolomic Approach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etabolic Profiles of FiveCommercial Truffle Species”。該項研究基于UHPLC-MS/MS的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揭示了來自法國的黑孢塊菌(Tuber melanosporum)和來自中國的印度塊菌(T. indicum)、攀枝花白塊菌(T. panzhihuanense)、中華夏塊菌(T. sinoaestivum)以及假凹陷塊菌(T. pseudoexcavatum)等5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松露子囊果的代謝特征及其差異。
5種松露間比較的熱圖(a)及差異代謝產物的火山圖(b)
松露是世界上珍貴的外生菌根真菌之一,已被證明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松露子實體具有獨特的揮發性成分,并含有多種礦質元素及潛在的生物活性物質。不同種的松露,由于其遺傳基因、地理起源及生長環境的不同,其代謝產物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不同品種松露子實體代謝產物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選擇了5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松露,其中黑孢塊菌來自法國,剩余的4個種來源于中國西南地區。結果表明:在陽性離子模式下共鑒定出2376種代謝物,其中有1282種代謝物在5個松露中存在差異顯著,這些具有顯著差異的代謝物一共涉及到110種不同的代謝途徑,包括維生素B6代謝、硫代謝、次生代謝物的合成、ABC轉運蛋白等。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揭示了幾種松露代謝譜顯著的不同,其中黑孢塊菌的代謝譜與其余4種松露的代謝譜差異最大。
所鑒定的差異代謝物包含了多種類別,該研究重點分析了氨基酸、糖類和核苷類、有機酸、生物堿、黃酮類、肉堿、酚類和醇類、酯類以及含硫化合物。這9類化合物中,多數化合物在黑孢塊菌中積累最多,但每種松露均含有一些離子強度顯著更高的化合物。例如,攀枝花白塊菌及假凹陷塊菌含有更高強度的氨基酸,印度塊菌具有更多數量的肉堿,而生物堿的離子強度在黑孢塊菌中更高。此外,該研究還闡述了一些對人類有益的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物質,如乙酰肉堿、腺嘌呤、新補骨脂異黃酮、大麻素等。此外,該研究也結合了宿主植物、土壤性質及遺傳因素進行了綜合探討。
總體來說,該研究詳細地展示了這5種商業松露的代謝譜特征并進行了差異分析,同時也揭示了這些代謝產物的生物學意義以探討松露的代謝機制,這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塊菌屬的代謝產物和其潛在的尚未被發現的生物學特性。(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中心 葉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