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2 09:22 瀏覽量:15354 來源:農民日報
宜良縣隸屬云南省昆明市,轄7個鄉鎮(街道),112個村(居)委會,821個村(居)民小組,農戶9.8萬戶,農業人口34.8萬人。2017年6月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縣委、縣政府高位統籌、凝聚力量,聚焦重點難點,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穿改革始終,探索建立起問題收集排查、會商研判、聯動解決、督辦整改等四項機制,扎實推進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建立問題收集排查機制
?。ㄒ唬┼l鎮工作指導組、聯村指導員定期深入村組查擺問題。以縣級干部為組長的鄉鎮工作指導組在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設置與折股量化、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四個重點環節定期深入村組調研,切實抓好“五個一”工作,即聽取一次鄉鎮專題匯報、召開一次聯村指導員座談會、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開展一次隨機調研、開展一次督促檢查,查擺存在的問題。在清產核資階段,各指導組查擺問題126個,所有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在成員身份確認階段,全縣112名聯村指導員深入8個鄉鎮(街道)112個村(社區)集中開展培訓和檢查,幫助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136個,提出165條集體經濟發展建議,推進工作落實。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周匯總問題清單。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24小時線上辦公,每周收集各鄉鎮(街道)、村(居)的問題清單。將問題分為一般性問題和重大、復雜、敏感問題,進行分類處理、銷號管理。對業務上的問題和改革工作推進中面臨的困難,及時研究并做出解答;對涉及部門職能的問題,如地界權屬爭議、林權糾紛等,組織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席會議,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力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對辦公室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向上級部門請示。截至2018年10月底,領導小組辦公室共收集改革各階段存在的問題1156個,已銷號1125個。
二、建立問題會商研判機制
(一)建立工作機制。在改革的重點及關鍵環節,領導小組“雙組長”定期主持召開階段性工作匯報會,聽取鄉鎮(街道)、鄉鎮工作指導組、專項工作組等專題匯報。分別組織召開改革動員部署會和改革重點環節工作推進會,每個環節都有1-2個處理問題的指導意見。堅持領導小組副組長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工作分析會,聽取各鄉鎮(街道)工作推進情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召開一次不同主題的聯席會議,協調聯動各職能部門,推進和落實具體工作任務。鄉鎮聯村干部與村組干部在每周二的固定聯合下村工作日,調處改革中遇到的糾紛,推進具體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截至2018年10月底,召開聯席會議20次,領導小組副組長召開工作會議15次,確保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
?。ǘ┚劢龟P鍵規范引導。及時編印了《宜良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百問》《宜良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文件匯編》等政策文件,形成改革文件制度匯編8套,統一解答改革問題500多個。針對清產核資階段集體資源性資產清理、債權債務認定、協議合同爭議等14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印發《關于清產核資階段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進行明確指導。針對成員身份確認階段,出現的農轉城、入學、務工、入伍、五保戶、婚姻關系變化等18類問題,制定印發《關于成員身份確認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引導基層依法依規逐個攻破改革難關。
三、建立問題聯動解決機制
?。ㄒ唬﹫猿炙介_亂挖專項整治貫穿始終。針對農戶私開亂挖集體土地較多現象,堅持先由林業執法部門定性,屬于毀林開荒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查處,達不到執法處理標準的再按私開亂挖集體土地處理。據統計,全縣共查處毀林開荒面積140余畝,涉及農戶47戶,其中,刑事案件13起,行政案件34起;登記私開亂挖集體土地5.26萬畝,已收歸村集體管理4.39萬畝,每年直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20萬元;全縣累計清理集體經濟合同9887份,其中,不規范合同406份,已調處規范354份,為集體直接挽回經濟損失約2600萬元,有效維護了村集體利益。
?。ǘ﹫猿置軉栴}化解專項整治貫穿始終。宜良縣制定重點矛盾問題化解專項整治方案,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矛盾糾紛調解及包案化解機制,堅持一般矛盾村組協調化解,普通矛盾鄉鎮調解,突出矛盾縣級司法調解,重點矛盾縣級干部包案化解工作機制,實行矛盾問題一周一報一銷號管理制度。縣司法保障組逐鄉開展矛盾問題調處,縣法院對長期侵占集體資產的22起案件開展了集中強制執行,為改革注入了正能量。全縣共排查涉及集體產權的矛盾糾紛9類351個,已妥善處理264個,推進了一批農村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四、建立問題督辦整改機制
?。ㄒ唬﹫猿指咭髧罉藴剩M織全覆蓋交叉驗收。2018年1月,89個驗收組對全縣8個鄉鎮(街道)112個村(居)進行清產核資全覆蓋交叉驗收,堅持資產“四不放過”的標準,即清查不徹底不放過、問題解決不到位不放過、臺賬不規范不放過、群眾不認可不放過,逐一驗收,共督促178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部跟蹤整改到位。全縣821個村全面完成清產核資,清查核實經營性資產3.54億元,非經營性資產21.67億元,資源性資產68.91萬畝。對于成員身份確認,組織35名縣級干部、256名科級干部進駐35個村,住村7天調研督查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共跟蹤督促整改14個共性問題,518個特殊成員身份確認個性問題。全縣821個村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登記和備案,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3.3萬人;78個村委會(社區)、570個村小組開展折股量化,量化經營性資產1.98億元,量化資源性資產51.8萬畝;821個村全覆蓋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二)實行“回頭看”專項督查,組織交叉評估。2018年6月,專項督查組對全縣8個鄉鎮(街道)及5家縣級責任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召開全縣工作通報會,對在清產核資、成員身份認定、群眾知曉率方面存在的17個問題進行全縣通報,責令限時整改到位。組織8個評估驗收組,開展交叉評估,逐村做出定量評分和定性評價,對評估驗收中發現的19個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反饋,410個個性問題,分門別類整改,整改結束后再進行補充評估。目前,大部份問題已整改到位,112個村(居)、821個組已全部通過縣級評估驗收。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