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10:29 瀏覽量:22382 來源:中國質量報
代言乳業新國貨
——蒙牛乳業穩扎穩打步入全球乳業前列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實現銷售收入398.572億元,同比增長15.6%,實現凈利潤20.76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液態奶收入同比增長14.4%,增幅遠超行業水平……蒙牛乳業近期在香港發布的2019年中報再次交出一份讓投資人滿意的答卷,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較快水平增長。
這是剛剛度過20歲生日的蒙牛交出的一份優秀的“期中”成績單,也是蒙牛在盧敏放團隊的帶領下,經過3年修煉內功、穩扎穩打,以生產力、科技力、銷售力、品牌力、向心力為動能的“五力”效應凸顯,邁進“要強式”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呈現出快速、優質、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新時期新特點。
1999年,蒙牛從一間53平方米的出租房里起步,經過20年艱苦奮斗,成功躋身全球乳業十強,實現了“草原牛”“中國牛”到“世界牛”的跨越式發展。
奶源好奶才好
乳業是一個特殊行業,產業鏈長,涉及種植業、畜牧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多個環節。一杯好牛奶從牧場到餐桌,乳品品質第一決定要素是奶源,“得奶源者得天下”。在公司成立之初,蒙牛創始團隊就十分重視奶源管理,并清醒地認識到奶源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到蒙牛乳業可持續生態圈的建設和發展。
經過10多年的摸索,蒙牛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奶源管理策略,積極布局上游優質奶源資源,創新奶源管理模式。從2002年開始,蒙牛先后幫助合作牧場實現了6次產業升級:2002——2006年從分戶飼養到戶戶送奶,2003——2006年從分戶飼養到集中擠奶,2007——2008年實現了奶源采集的機械化,2009——2013年小戶變大戶,集約化牧場取代個體奶戶的供奶,實現了牧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牧業生產由小農生產的自然經濟邁入工業化生產。2013——2016年實現了牧場養殖的現代化,蒙牛在伙伴牧場推廣全混合日糧技術,奶牛單產可實現30%的提升。
目前,蒙牛已完成多層次優質奶源地布局。在新西蘭,蒙牛設立了特侖蘇專屬牧場;在澳大利亞,蒙牛旗下富源國際收購了出口導向型乳品加工商Burra Foods(巴拉工廠);在阿爾卑斯山,則建立了蒙牛瑞哺恩奶粉的奶源地。在國內,蒙牛通過戰略投資現代牧業、圣牧高科、富源牧業等,前瞻性地將中國最高端奶源收歸麾下。
奶源管理方面,蒙牛獨立的奶源管理事業部日趨完善。根據地域和氣候特點等要素,蒙牛將全國牧場資源劃分為10個大區,在每個大區配備有專家、講師團隊和奶源技術員,對技術問題進行科學系統指導、責任承包落實等。
有了堅實的奶源基礎,再聯動產能布局,蒙牛就形成了資源供給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強大生產力。同時,為了提高產能管理效率,蒙牛用智能化的手段推動乳品研發、原料采購、制造、物流、銷售全鏈條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網絡化升級。蒙牛通過結合SAP和LIMS系統,實現數據監控平臺實時監控與預警,有效杜絕人為操作的失誤。
從“中國牛”到“世界牛”
20年前,當蒙牛在一間53平方米的出租房中起步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未來20年這只“草原牛”將跑出火箭速度,崛起為中國乳業乃至世界乳業的巨頭。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靈魂,奶源布局和品質建設是蒙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支撐。面對國內乳企普遍存在的品牌競爭力弱、產業集中度不高、高端市場明顯供給不足的問題,蒙牛極其看重奶源布局和品質建設,同時也加大“出海”布局,通過“聯姻”戰略,建立了國際化牧場管理標準和研發體系,堅定做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領跑者。
通過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版圖,截至今年上半年,蒙牛常溫、低溫和冰淇淋的30多個產品已銷售至印尼、新加坡、柬埔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
從“中國牛”到“世界牛”,與蒙牛20年來持續聚焦研發與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實力密不可分。蒙牛投入重金建成了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產基地”。該基地匯聚了16家國內外乳品業技術大咖,最終形成了一條“1+1>2”的國際領先的完整研發產業鏈。
目前,蒙牛已申請創新研發專利近2200件,獲批近1500件,多次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等權威獎項。蒙牛總裁盧敏放曾表示,與過去相反,如今越來越多的歐美乳業相關企業來到中國、來到蒙牛了解中國乳業發展情況,這些前所未有的變化正將乳業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從“中國牛”到“世界牛”,也與蒙牛“世界品質,天生要強”的戰略相關。從“產品等于人品”到“世界品質”,從“財散人聚”到“天生要強”,蒙牛形成了一套既傳承創業精神又根據企業發展不斷完善提升的文化,而這種“要強式”的穩扎穩打也正全面推動著蒙牛海外業務的發展,助推蒙牛快速走入世界舞臺。《中國質量報》
上一篇:飛鶴通過港股IPO上市聆訊 去年營收103.92億元
下一篇:君樂寶奶粉 “四個世界級”標準讓中國乳業成為輝煌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