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14:08 瀏覽量:28237 來源:中國食品網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日益表現為人才競爭,而人才的背后則是教育。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大會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10月15日,成都高新區召開全區教育大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回應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吸引科技創新人才廣泛聚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大會的召開對學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高新教育藍圖催人奮進,”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校長李笑非在大會上談到,經過十一年的辦學歷程,學校已初步形成適宜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生態,通過課程創新、課堂變革、多元評價等系列舉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今后學校將更加著眼于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一直以來,成都高新區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密切關注群眾教育訴求,以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教育大會現場
瞄準教育高質量發展 制定首個綱領性文件
教育,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供給、智力支持,一頭連著每一個孩子的命運、每一個家庭的未來。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如何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讓更多孩子能夠通過教育獲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立足區域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成都高新區對當前全區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專業機構、教育專家學者等意見建議,制定出臺了《成都高新區關于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全區教育工作總的要求、總的目標、總的任務,為成都高新區未來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據悉,《實施意見》是成都高新區首個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定位的綱領性文件,包涵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分工、組織保障共4方面19項重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目標方面,成都高新區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建設一流的教育生態系統、一流的教師人才隊伍、一流的教育治理能力、一流的資源保障體系。未來三年,全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只增不減,將在成都高新南區、西區、東區新建中小學幼兒園109個,提供學位89970個,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5%。
“解決教育的突出問題,關鍵是要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在大會上對《實施意見》進行了系統性的深入解讀,將按照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精準規劃、資源充分保障原則,在學位矛盾突出片區、產業功能區、TOD示范區及成都高新東區優先開發片區增加規劃點位,提高學校千人學位比、生均用地面積等標準。
此外,《實施意見》還提出將開展“2+1+1+N”行動計劃,讓每位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一項藝術才能,保證每周一小時勞動時間,拓展多項興趣愛好。同時,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校(園)長培養計劃。通過抓好學生和教師這兩大教育主體,全面推動教育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結合《實施意見》,成都高新區還配套發布了五大行動計劃,從黨建引領、學區治理等五個維度將工作目標進行細化,切實推動《實施意見》落地生效。
大會現場教師代表發言
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建設教育現代化先行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成都高新區成立31年。31年來,成都高新區從一片農田崛起成為現代產業新區。圍繞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奮斗目標,正全力打造四大產業功能區。
一流的園區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支撐一流的園區。自成立以來,成都高新區從僅有中小學5所、師生8000余人發展到現在中小學校76所、幼兒園129所,在校學生、在園幼兒共14.8萬人,在職在編在崗教職工1.3萬人。教育投入從2012年到2018年增長近5倍。誕生出一批全國、省、市級示范學校,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紛紛落地,義務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成果成都市領先,高考中考成績位居成都市前列。
為適應“一區四園”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依據行政區劃、適齡人口等因素,成都高新區探索實行學區化治理,推行學區制改革,建立由學區、學校、家庭、社區、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代表組成的學區理事會,促進形成多元主體協商共治和“家校社企”協同育人的教育發展格局。同時,培育優質學校集群品牌,推動集團化辦學,將一所龍頭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名校集團,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面。
在成都高新學區拼圖上,東區空港新城是最需要發力的一塊。為深化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成都高新東區大力實施“名校+”辦學,成功推進成都七中領辦東區項目學校、北師大教育集團東區學校項目。未來力爭引進省、市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項目,完善東區與南區、西區學校“發展共同體”等舉措,讓優質教育資源“東進”,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回歸教育本源,成都高新區銘記教育初心,堅持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忘教育使命,不斷注入高新創新創業基因,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高素質的城市建設者。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教育、人才的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教育與產業的良性互動。不僅把人才引進來,還要讓人才留下來。”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發展質量直接體現了宜居宜業水平,宜居宜業生活水平則是區域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要讓高新教育服務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努力將成都高新區打造成為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相適應的教育現代化先行區,成為成都市教育發展水平最高、人民群眾最向往的宜居宜業之地。
上一篇:成都高新區在主題教育中打好“七大攻堅戰”
下一篇:中國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