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08:48 瀏覽量:12139 來源:消費質量報
“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特別報道
近段時間以來,全省各地有序開展了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成效明顯。
綿陽:專家調研食品安全現狀
近期,綿陽市組織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分成5組,分批對全市677家食品企業、1377家托幼機構、中小學、大學進行隨機抽樣和現況調查。
10月18日,綿陽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召開全市食品企業、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現狀調研動員暨培訓會。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全體專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調研活動的工作人員共計40余人參加。
會上,綿陽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南科技大學教授嚴成對調研活動的總體方案、工作方法、時間節點、流程要求、量表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培訓。他指出,通過調研找出食品企業、大中小學、托幼機構食堂基本情況及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了解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監管時面臨的主要問題;評判控制食品安全的監督體系、制度、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及產品品質控制體系、制度是否符合標準;審查學校采購原料的來源、供應商是否具備檢驗設備、能力以及其他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問題,最后形成詳實的調研報告上報給監管部門,以實際的行動和扎實的成果為綿陽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實踐依據和智力支持。
會議指出,此次調研活動是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一次創新實踐活動,調研活動任務重、時間緊,全體專家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專業特長,時刻牢記維護全市食品安全的責任與重擔,把調研方案落實落細落地,最后做出成效。同時也明確了調研期間要嚴明紀律,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杜絕形式主義,虛假報告。
南充: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隱患
今年6月以來,南充市市場監管局突出“四字”、嚴把“四關”,持續發力開展全市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
記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40569家食品經營單位(其中229家集中交易市場,4034家食用農產品銷售者,13006家食品銷售者,9925家食品小經營店)共計排查21125家,發現隱患1791家,針對排查梳理出的問題、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下達了整改通知書,督促限期整改,并立案查處違法違規案件近450余件,有力打擊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凈化了全市食品經營市場環境。
該局結合監管工作實際,將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與日常監管工作相結合,整合人力物力,突出整治的重點內容、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以農貿市場、大型商超、旅游景區、高速公路沿線、農村城鄉接合部等為重點區域,以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等為重點時段,以查找風險、堵塞漏洞、解決問題為目的,強化安排部署,形成了市市監局、縣區市監局、基層市監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堅決深入一線清隱患、找疏漏、查不足。
同時,該局組織成立了5個檢查組,采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深入全市9個縣(市)區進行隨機抽查檢查,全市共檢查200余家食品經營者(含特殊食品),發現問題隱患147條。
針對食品經營者和農村消費者素質參差不齊,食品安全責任意識淡薄,對法律法規不熟悉等情況,在注重監管的同時,該局強化宣傳教育工作,以食品安全宣傳周、質量月等活動為契機,通過現場講解,發放資料,制作展板、播放視頻,網絡食品安全知識競賽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公眾的宣傳力度;開展對監管對象的食品安全知識抽查考核,全市共抽查從業人員125人,其中117人考核合格,合格率93.6%;對排查整治中未認真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171家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專項約談,要求其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資陽:聯合整治食品安全
近段時間以來,資陽市成立了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工作組,制定方案,梳理問題清單,及時開展整治,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共檢查經營主體3328個,立案89件,罰沒金額28.64萬元,有效規范了食品生產、經營和銷售市場。轄區食品加工小作坊100%備案并建立“一坊一檔”監管檔案。
整治保健食品亂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單位684家次,進一步落實了經營者主體責任。開展保健食品“五進”宣傳活動35場次,懸掛宣傳橫幅2條,張貼海報40余份,發放宣傳材料700多份,進一步普及了保健食品相關知識,加強了群眾對保健食品的辨識能力和安全意識。
守護校園食品安全。全市719個學校食堂實施了“明廚亮灶”,覆蓋率為91.6%;建成“明廚亮灶+互聯網”學校食堂為630個,覆蓋率為80.2%。檢查學校食堂785個,立案3件;檢查定點給學校配送食品及原料的食品銷售單位45家、校園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889家,立案3件,罰沒金額11.8萬元。進校園開展宣講194人次,組織培訓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相關人員5000余人次,采取多種方式主動接受學生和學生家長的監督,有效確保了校園食品安全。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轄區內當季鮮活農產品實施專項、例行、監督監測,開展實驗室定量檢測樣品164批次,以監促管。市縣聯動突擊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97人次,檢查生豬定點屠宰廠(場)84家,發現問題4起,責令整改4起。
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充分利用官網、政務微信、政務微博等多個載體,省、市合作媒體等多個平臺,開設整治專欄,深入挖掘工作中的特色亮點、典型經驗,宣傳整治效果,發揮示范引領,營造良好氛圍。
瀘州:全力護航師生飲食安全
9月秋季學校開學以來,瀘州市市場監管局認真開展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強化四項措施,全力護航全市師生飲食安全。
開展宣傳教育。秋季開學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聯合教育部門,以集中教育、上門宣傳、以會代訓、網上培訓等形式,實現全市1621個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員培訓全覆蓋。其中,印發宣傳畫冊2700余份,開通中安食品安全培訓網專題培訓課程,每周定時向學校、學生及家長網絡或短信推送食品安全知識,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459場次,舉辦《身邊的食品安全》幼兒園專題講座42場。
開展聯合檢查。與市教育體育局聯合印發秋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和督查工作方案,全市學校食堂全面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區縣局及基層監管所對轄區內學校食堂開展全覆蓋檢查,市局與市教育體育局組成聯合督查組,隨機對全市三區四縣21個鄉鎮(街道)40個學校進行了專項督查。專項檢查期間,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398人次,對1621個學校食堂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5691家次,共查扣不合格食品及原料146公斤,下發監督意見書903份,責任約談308家,責令整改903家,立案4件。
開展專項抽檢。市本級啟動校園食品專項抽檢100批次,已完成70批次,出具報告5份,不合格0批次;各區縣局已完成校園食品專項抽檢200批次,其中檢驗完成110批次,不合格5批次,均已按規定進入后處理程序。同時,加大學校食堂原料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力度,開展豬肉及其制品專項抽檢和蔬菜監督抽檢,確保學校食堂原料安全有保障。
試點“互聯網+明廚亮灶”。加強與教育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召開全市餐飲服務“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推進會,在全市學校食堂視頻明廚亮灶率已達93.09%的基礎上,試點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食堂接入監管平臺,實現遠程實時監管,并引導學生及家長參與學校食堂監督,構建學校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汶川:打好市場安全保衛戰
為全面展現“大禹故里、熊貓家園、康養汶川”整體形象,汶川市場監管執法人員立即行動,對全縣旅游環境展開了拉網式檢查,著力打好市場安全保衛戰。
檢查旅游沿線安全。深入威州、映秀、水磨、三江、漩口、銀杏、綿虒等鄉鎮的旅游沿線,以及桃關工業園區,重點開展企業安全綜合執法檢查,集中排查質量安全隱患。
檢查食品質量安全。在生產加工企業,執法人員通過查看生產現場、了解生產流程控制、與業主座談等方式,檢查了茶葉、土臘肉、土雞蛋、糕點、白酒等食品,要求業主限期建立標準,并依法申請QS許可。
檢查產品定量包裝。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對全縣各大超市、批發部、食品經營門店等進行突擊檢查,嚴厲查處違法定量包裝和銷售不合格食品、過期食品、“三無”食品等行為。
檢查案件審理流程。依照《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局案件審理委員會組織了案件審理,大家對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原則、案件處罰幅度、行政許可程序等進行了充分的醞釀和討論,并對如何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行為、加大執法透明度、提升辦案質量等提出了很好的可行性建議。 消費質量報全媒體中心 記者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