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14:31 瀏覽量:2297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我們全面調優養殖生產布局,綠色發展產業方向已經確立。”在農業農村部日前于浙江德清舉行的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現場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生產全過程,既為百姓提供優質、綠色、生態的水產品,又還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秀麗景色。
會議指出,近年來在“以養為主”發展方針下,水產養殖業發展成績斐然,為解決城鄉居民“吃魚難”問題、增加優質動物蛋白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漁業資源利用強度、增加農民收入等做出了突出貢獻。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既是落實新發展理念、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措施,也是優化漁業產業布局、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要統籌好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以科技為動力推動創新發展,以法治方式推動規范發展。
會議要求,我國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各項工作任務。通過規劃引領、養殖權益保護、轉變發展方式、改善養殖環境、嚴格生產監管、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宣傳引導等措施,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會上,于康震強調了以下幾點要求。
優化產業布局
一是要嚴格實施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這是水產養殖業的根本制度,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石,是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基本依據。要嚴格按照《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要求,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并確保各地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地方人民政府規劃發布實施工作。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水產養殖基本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好重要養殖水域灘涂,嚴禁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的行為,保障產業發展空間。
二是要拓展養殖空間。合理利用可養水域,因地制宜有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深遠海綠色養殖和鹽堿水養殖,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節本增效。各沿海省級漁業部門要積極推動本級人民政府加快出臺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空間規劃,依法核發養殖證,保障深遠海養殖規范有序發展。
加強宣傳引導
一是要把握好輿論宣傳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唱響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主旋律。
二是要增強講好中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故事的本領,總結遴選一批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先進典型,不斷提高傳播力、感染力、影響力。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等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和時效性,主動占領陣地,打好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輿論主動仗。
穩定承包關系
一是要穩定和保護漁民長期穩定的水面使用權。要堅持養殖漁民主體地位,穩定集體所有養殖水域灘涂承包經營關系;國有養殖水域要依法核發養殖證,保護養殖漁民的水域灘涂使用權。要改變因水面承包期過短導致的塘埂路面沒人修、生產設施沒人管、清淤節水沒人干等短期行為。
二是要完善養殖生產經營體系。要落實好中央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加強對水域灘涂經營權的保護,合理引導水域灘涂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要培育和壯大養殖大戶、家庭漁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另外,要依法保護使用水域灘涂從事水產養殖的權利,對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產養殖,依法給予補償并妥善安置養殖漁民生產生活,讓廣大農漁民感受到公平和更多的獲得感。
增強漁業效益
一是要大力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要加強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健康養殖示范縣建設,將粗放發展轉變到綠色高質量發展上來。
二是要轉變生產方式。調減結構性過剩的大路貨,按照市場需求適度發展優質特色品種。調整養殖結構,在內陸推廣池塘和工廠化循環水、池塘底排污、漁菜共生、大水面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在近海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貝藻間養、立體生態養殖,在深遠海推廣深水網箱、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引導養殖生產者減少養殖密度、減少養殖用藥、減少冰鮮雜魚直接投喂、減排養殖尾水,把水產養殖場建設成為美麗漁場。
三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水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化水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發展一批以水產養殖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園,注重品牌培育,增加產業附加值。
四是要轉變經營方式。大力培育新型水產養殖業經營主體,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密切產銷對接,促進養殖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實現生態雙贏
一是要科學布局網箱網圍養殖。嚴格實施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管控措施,按照“三區”劃定方案調整優化養殖布局。這里我要強調下,在各地清理整治網箱養殖過程中,該減的堅決不留,該留的也絕不能減,不能搞一刀切。要吸取畜禽養殖環境治理教訓,規范水產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法規之外的其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不得作為禁養區劃定依據,不得非法擴大禁養區范圍。對違反法律法規限制水產養殖業發展和壓減水產養殖產能的情況,要及時進行整改。對禁養區內關停需搬遷的養殖場戶,優先支持異地重建,對確需關閉的養殖場戶,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清理代替治理。影響到養殖生產者合法權益的,要合理補償、妥善解決。
二是要推進養殖尾水和廢棄物治理。引導養殖生產者通過改造進排水、循環利用、生物凈化等方式治理養殖尾水,推動尾水達標排放。加強貝殼、網衣、泡沫浮球等養殖廢棄物綜合整治,提高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另外,還要積極推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科學出臺水產養殖尾水污染物強制性排放標準。
三是要養護水域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水產養殖的生態屬性,鼓勵發展不投餌濾食性魚類和灘涂淺海貝藻類增養殖,開展以漁凈水、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促進規范發展
一是要規范種業發展。推進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場、庫)建設,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嚴格新品種審定,開展新品種生產性能測定,提高良種化水平。完善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嚴肅查處無證生產,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二是要嚴格投入品管理。加強水產養殖用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依法將水質改良劑等漁用非規范藥品納入管理范疇。加強用藥指導,嚴厲打擊非法制售假劣投入品、非法使用水產養殖投入品等行為。目前,市場上一些企業打著所謂“非藥品”的旗號大量生產和銷售水質改良劑等投入品,規避法律監管,按照《獸藥管理條例》的關于獸藥的界定,這些都屬于獸藥的范疇,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采取措施依法將其納入獸藥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行為。
三是要加強疫病防控和養殖用藥監管。強化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支持漁用疫苗研發推廣,對水生動物疫病實施監測預警;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推進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從源頭控制疫源疫病傳播。推動建設養殖水產品追溯體系和行業誠信體系,加強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及監督執法,嚴格落實今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等4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的通知》要求,解決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抓好整改落實,重點做好違法行為的立案查處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要加大資金支持。水產養殖是農業政策投入的短板,必須盡快改變。要高度重視政策落實和爭取工作,改革完善漁業油價補貼政策,重點支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縣創建、深水抗風浪網箱、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養殖大縣池塘標準化改造、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造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水產養殖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地向水產養殖業傾斜,多渠道解決水產養殖業投融資問題,加快將水產養殖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破解水產養殖保險難題。
二是要完善配套政策。將養殖水域灘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支持環保設施用地,保障深遠海網箱養殖用海,落實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用水用電優惠政策,依法依規免征養殖用海的海域使用金。
三是要加強科技支撐。著力提升水產養殖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以主導品種和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強現代種業、疫病防控、健康養殖、水產品加工流通、裝備升級、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加強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發揮新型水產技術推廣體系作用,提高成果轉化率。(王寧)
上一篇:甘肅山丹:黑小米成為金字招牌
下一篇:冷水魚產業成為未來漁業發展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