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09:06 瀏覽量:29984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我國油茶產業經歷連續10年快速發展之后,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效益開始顯現,現代產業體系蓄勢待發,隨之而來的產業質量和生產效率問題日益突出,到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緊要關口。
目前,在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和科技助力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動下,各地發展油茶生產的熱情空前高漲。另一方面,眾多油茶企業抱怨油茶“不好種,不好銷,不掙錢”,陷入投資熱情高與產出效益低的怪圈。究其原因,最大問題是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油茶產業體系。
什么是油茶現代產業體系?筆者認為其本質特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也是現代油茶產業化經營技術的5大重點領域。
一是以油茶良種品質和苗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為核心的良種化。良種應用在新一輪油茶產業興起中貢獻最大、監管最嚴,然而問題也最多,許多油茶新造基地正常結果株為30%-70%,出現大面積“新造低產林”。“良種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良種生產混亂,品種審定門檻低、生產技術不規范、種苗來源不清等,迫切需要建立起適應現代產業的專業化油茶良種基地和高標準良種繁育技術體系。
二是以油茶基地建設、土壤管理、樹體管理為核心的標準化。油茶生產上已有一系列標準,然而,普遍存在適用性不強和應用效果差的問題,或難實施,或難見效,絕大多數生產單位仍各行其是。現行標準技術參數多基于所謂“良種配套栽培技術”,追求在理想栽培條件實現良種產量最大化。標準化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石,迫切需要建立適用于大規模產業化經營的成熟技術標準體系。
三是以環境友好和綠色安全栽培為核心的生態化。作為人工商品林,油茶林的生態效益和生態系統管理問題長期被忽視,新造林普遍存在“粗暴式經營”現象,過度干擾生態系統,或過量施用化學物質,林地水土流失重、可持續經營能力弱、綜合效益差。油茶林作為一個林種,同樣要按照森林生態系統經營原則進行生態化管理,推行減施少施、免耕少耕、生草栽培、地表覆蓋、林下生態種植養殖等生態經營技術,提高油茶林生態系統自我平衡能力、抵御能力和修復能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經營。
四是以省力化栽培和機械化作業為核心的輕簡化。輕簡化是通過減少生產環節、減少勞動用工、降低勞動強度的途徑,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的目的。國內外在農作物種植、園藝果樹栽培上普遍推行省力化基地設計、樹體矮化、機械作業、林情智能監測等輕簡化作業技術,但在油茶生產中應用還很少,基本靠人工作業,管理成本高、難到位。必須加快研制油茶林地耕作、施肥、修剪、采收等機械作業裝備,同時建立相應的省力化栽培技術。
五是以茶油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為核心的高值化。相比于大多數經濟作物,油茶種植經濟效益并不低,“油茶不掙錢”的重要原因是茶油精深加工產品占比少,低端的土榨油比例很大,產品附加值不高;茶果資源利用不充分,剩余物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和價值鏈短,難以形成高效產業。為此,迫切需要建立資源多級循環和高值化利用技術體系。
本輪油茶生產熱潮,是在我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扶貧開發和糧油安全的大背景下興起的。油茶產業被賦予新的活力,成為林業行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文明思想的載體。建議在今后油茶產業發展中,以建設現代油茶產業體系為主抓手,著力解決好制約現代油茶產業體系建設的產業化經營技術難題,促進油茶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油茶好種、好銷、好掙錢“三好”目標。(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林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