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14:51 瀏覽量:10426 來源:農民日報
此前以四處打零工為生的陳艷華不會想到,有一天,她會在一個花團簇擁的地方經營一家私房菜館;此前在湖北十堰工作的流夕不會想到,有一天,她會在一個名叫櫻花村的地方開辦一家古琴花藝生活館;此前在法國留學的大學生李濤不會想到,有一天,他會來到一個鄉村創辦九如坊文藝中心……
以上這些故事的發生地,便是湖北武漢市蔡甸區。近年來,蔡甸區全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較好成效,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人返鄉創業。2019年,蔡甸區預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7元,增長9%。“要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市新城區前列。”蔡甸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支部推動,點燃“紅色引擎”
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要讓村莊跑起來,首先就要讓黨支部跑起來。
蔡甸區農力村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創建了“黨建+鄉村治理”模式。該模式的首要做法,便是深化“紅色引擎工程”,培育“紅色頭雁”。將返鄉能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將村黨組織書記培養成能人頭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創新基層治理和促進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與戰斗堡壘。農力村“兩委”班子戰斗力強,關鍵就在于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黨性覺悟高、個人能力強,發揮了非常關鍵的頭雁作用。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黨支部的推動作用,除了培育“紅色頭雁”,也要實施“黨員激活工程”。所謂“黨員激活工程”,主要是指通過“亮明身份”的方式顯化黨員存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接受群眾監督。比如建立“一帶三”黨員聯系農戶制度,發揮聯系群眾、動員群眾的作用;強化“四員”意識,在美麗鄉村建設、村莊公益事業等公共事務中,黨員發揮宣傳員、示范員、聯系員和工作員作用;實施老黨員重點激活工程,真正將老黨員的群眾工作經驗與智慧,吸收轉化為村莊治理資源。“通過黨員激活工程,真正使黨員成為鄉村治理中的關鍵群體、積極力量與可靠助手。”蔡甸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許傳波說。
農力村還創新了村務協商決策機制和村民自治實現機制。農力村通過明確黨員“三權三責”,提升村務協商決策能力。賦予普通黨員優先知情權、決策參與權和監督評價權,明確黨員率先垂范之責、積極配合之責和教育群眾之責,真正使普通黨員成為密切基層黨組織與群眾關系的關鍵紐帶、村莊治理的關鍵力量。
“近幾年,在村黨支部的推動下,農力村村級事業得到較好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嵩陽大道拆遷、軍運會保障工程拆遷安置等多項重大任務,均能夠比較順利地推進和完成,村灣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農力村黨支部書記楊志偉說。
能人帶動,感召“金色火種”
鄉村振興光靠政府投入,財政一定會不堪重負;光靠農民自身的力量,又很難較快改變農村面貌,畢竟當前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有限。如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蔡甸區給出的答案是能人帶動。這里的能人,有些還自帶企業項目。
蔡甸區的花博匯項目,就是能人帶動的典型。位于蔡甸區大集街天星村的花博匯項目,由回鄉能人許江參與投資建設。該項目利用原有村灣、農田、山水資源等優勢,打造集花卉旅游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田園養生度假、親水休閑游樂、美麗鄉村體驗、花卉貿易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滿足人們回歸自然、鄉野度假的“慢生活”需求。
花博匯項目為知識分子下鄉、能人回鄉創業搭建了平臺,營造了環境,目前已經吸引市民、回鄉能人和企業家100余人前來投資創業。“在櫻花村集聚知識分子,發展書吧、收藏品展賣、陶藝、文創、教育等業態;在美食街集聚回鄉能人,發展餐飲、便利店等業態。”花博匯市場策劃部經理肖劍介紹,“在法式風情街集聚能人和企業家,發展高檔禮品店、水吧、咖啡店、民宿、網紅店等業態;在花神廣場集聚下鄉市民,發展水上游樂、觀光車、婚紗攝影、篷客露營等業態。”
花博匯運營總監黃艷介紹,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花博匯還帶動周邊天星、西灣、文嶺、鳳凰等村近500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2人,主要從事花卉種植、清掃保潔、餐飲服務等,年人均增收4萬元以上。
文旅拉動,開發特色資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開發好特色文旅資源,是蔡甸區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經驗。
近年來,蔡甸區將文創旅游產業當作美麗鄉村提擋升級的創新整合平臺。蔡甸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鳳安介紹,蔡甸區黃虎村大金灣及周邊的發展,堅持以文創產業為主導,立足高起點、打造高標準、實現差異化。該村為了吸引文創企業落戶于此,對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進行了全方位的完善提升,截至目前,大金灣水、電、氣、路等都按高標準全部施工改進完畢。與此同時,該村還在貸款貼息、民房租賃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文創企業發展壯大。
“大金灣深化融合發展主題,以‘文化創意+’實現文創促進經濟發展。”黃虎村黨支部書記金作爽說,“具體做法是,把傳承文化和提振經濟有機結合,把知音文脈和旅游產業有機結合,把農耕文化和產業轉型有機結合,構成與文創產業相關的產業集群,拓寬產業鏈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大金灣有空閑農房29棟,已有7棟房屋與市民簽訂租賃合同。
“大金灣的基礎設施很成熟,古色古香的房屋很符合我們對琴室最初的想法,在這里安家,成立工作室是一件很讓人欣喜的事情。”李濤被大金灣的美麗環境深深吸引。如今,他的工作團隊已經租賃了原來的黃虎小學,準備擴大文創工作室,讓文創之花在此地綻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