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5:19 瀏覽量:1918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楊曉晶
得奶源者得天下,誰能獲得優質、充裕的奶源,誰就能占得市場先機。在奶業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國乳業要想獲得健康長足的發展,就一定要解決好奶源問題。
日前,中國農墾乳業聯盟成員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的龍頭企業相關人士對明年的奶源形勢以及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
奶價上漲可能性更大
2020年奶價會上漲嗎?對此,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源部經理鄭健強分析認為,漲的可能性會更大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奶牛頭數與牧場數量持續減少;二是中國奶源數量南北差有擴大的趨勢;三是傳統的乳品銷售淡季在減少,受雙‘十一’‘雙十二’的拉動,10—12月不再是銷售淡季;四是奶源存量競爭加劇升級;五是乳品企業的雄心不減,尤其是蒙牛、伊利的千億銷售目標,需要奶源的支撐;六是環保等因素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鄭健強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但客觀來看,奶價也存在下跌的因素。”鄭健強表?示,首先是因為乳品進口有再增長趨勢;其次是季節性?供需不平衡依舊存在;第三是乳品漲價壓力日漸突出,會影響終端市場的銷售。另外是因為周期性理論。“奶價存在周期性,6年為一個周期,奶價持續處于低位5年,2018年和2019年處于高位,預計未來奶價還會跌,企業對此需要警惕。”鄭健強提醒。
“北奶南運”逐漸減少
湛江燕塘澳新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六生認為,未來“北奶南運”的情況會逐漸減少。根據調查,他認為,南方牧場的奶牛單產將逐年提高,同時現有牧場擴群、新建牧場增加以及緩解熱應激措施的應用,使得夏季奶源的量能逐漸滿足工廠加工的需要。
根據陳林生在廣東地區的調研數據,2016—2019年,廣東地區奶牛單產水平不斷提升,規模牧場達到8500公斤以上,其中最高的一個牧場達到10.8噸,9噸以上的有4-5個,個體養殖戶奶牛單產水平也普遍得到了快速提升。“成母牛單產在7噸以下的牧場基本不存在。未來兩年,單產8噸以下的牧場將消失;3-5年內,牧場的單產將普遍達到9噸以上。”陳林生預判。
據了解,近年來,廣東地區的奶價有所下滑,目前普遍為5.2元/公斤。陳林生表示,隨著單產水平的提升,牧場盈利能力普遍比較理想。“通常管理較好的規模牧場可以將公斤奶成本控制在4.2元/噸,個體規模場甚至可以控制在4元以內,每噸奶利潤在1000—1200元。一個存欄2000頭的牧場,單產8.5噸,一年的利潤可以達到千萬。”巨額的利潤刺激下,現有牧場擴群以及資本不斷向新建牧場傾斜。
陳林生同時認為,“北奶南運”的情況還會長期存在。首先是由于南方氣候及飼草資源限制,單產提升難;其次是南方很難找到成片的土地養殖奶牛,新建牧場的數量不會太多。另外,環保政策趨嚴。“在目前種養分離的情況下,南方奶牛場想要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陳林生表示。
資源本土化需實現“四化”
由此可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面對奶價的不確定性,解決好奶源問題是關鍵因素之一。對此,與會人士認為,乳業首先要實現資源本土化。
陳六生指出,資源本土化包括人才本土化、牛群本土化、飼料資源本土化、奶源本地化。人才本土化主要是因為牛場一般比較偏僻,人才難以引進,只有將本地農民工培育成核心員工,這些人離家近可以照顧家庭,工資要求不是太高,比較穩定,有利于牧場長期發展。牛群本地化就是自繁自養,不斷根據本地氣候、市場需求、牛群生產性能和具體線性評分評估缺陷進行針對性品種改良,培育適合本地的有競爭力奶牛品種,同時可以減少引種帶來的傳染病風險及牛群應激降低生產性能的損失。飼料資源本土化可使運輸成本大幅下降,飼料生產過程隨時可以監控,飼料質量容易把控。同時便于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融合,促進牧場與周邊種植大戶的良好關系,有效解決就業問題和秸稈等資源浪費問題。
奶源本地化還可以最大限度保存牛奶中的活性營養成分,比如酶、維生素、乳鐵蛋白等。“牛奶中的活性營養物質有2000多種,是牛奶中最有價值的營養成分,奶源本地化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這部分營養不會損失。”陳林生認為,奶源本地化能讓消費者親臨牧場擠奶現場及工廠生產車間,目睹牛奶生產的整個生產過程,增強消費者對牛奶產品的認知認可,不斷提高國人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此外,鄭健強建議,規范奶源供需關系,取消中間環節,盡快修訂《生鮮乳收購管理辦法》。取消生鮮乳收購站的設置,改為企業與牧場的兩級收購,從而取消生鮮乳收購許可證管理制度;建立生鮮乳合同收購管理制度,對收購合同進行溯源和跟蹤管理,建立合同信用機制;規范生鮮乳運輸行為,防止生鮮乳運輸商成為“奶販子”,對長距離運輸生鮮乳應有相應的安全保障管理制度。
鄭健強同時提出,應按區域建立生鮮乳生產成本監控模型,定期發布生產成本數據與預警信息。改善當前的生鮮乳價格采集與統計模式,建立更科學、更貼近實際價格的匯總發布機制。“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對各省市的生鮮乳收購價格進行信息統計。鼓勵建立以生鮮乳質量為核心的計價制度,提倡價格透明的公平競爭方式。在不涉及國家機密和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政府部門應定期且及時地發布中國奶業的生產數據,特別是有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信息。”鄭健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