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10:15 瀏覽量:27985 來源:中國食品網
近日,成都正式發布經反復修改完善,多次征求市級相關部門、區(市)縣政府、相關利益方及專家意見最終形成的《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共十三個部分39條,既有借鑒先行城市做法的突破條款,也有我市獨有的創新條款;既有對最新上位文件貫徹落實性細化條款,又有對分散在產業普適性支持政策中涉及健康服務業的政策匯總強調。
《若干政策》將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促進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支持醫療健康服務科技創新;鼓勵健康服務業高端人才在蓉發展;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國際競爭力等各方面內容囊括在內。一個又一個創新亮點,展現出城市推動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對外,將有利于擴大我市健康服務業影響力,促進國際國內健康服務業高端業態及要素資源向我市聚集。對內,將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和發展信心。
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
遵循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規劃,完善國家要求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取消床位規模要求。
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管理控制及評價體系,鼓勵其參與國家和省級室間質評等活動,加強質量控制,促進社會辦醫醫療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鼓勵社會辦醫積極參與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對新獲三級甲等資質的社會辦醫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政策解讀:
從發展規劃、項目審批、鼓勵投入、診所試點、醫療質量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創新提出對新獲三級甲等資質的社會辦醫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等。
促進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
支持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建立合理的社會分工,根據社會辦醫服務能力承接三級公立醫院下轉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業務,共享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診斷等服務,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開展醫聯體建設,社會辦醫可領頭組建或加入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
支持和規范公立醫院醫生到社會辦醫多機構執業,推進護士區域注冊管理,允許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開辦診所、在職執業護士開辦護理機構。
政策解讀:
從支持合理分工、醫聯體建設、多機構執業、特許經營等方面促進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創新提出探索公立醫院高技術團隊進入社會辦醫的操作路徑和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以特許經營方式開展深度合作。
支持醫療健康服務科技創新
支持健康服務龍頭企業實施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等重點研發項目,經評審符合要求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
加強協同合作和科研創新,支持醫院、企業、高校等機構合作建設智慧醫療研究院、工程實驗室,推進5G在急救、移動醫護、遠程診斷、智慧醫院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及標準制定,對形成一定的行業或區域示范引領效果,具有可復制性,對發展5G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的項目,按項目投入的20%給予資金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政策解讀:
從健康服務業產業集群創新、支持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試驗、5G在智慧醫療的運用等方面支持醫療健康服務科技創新。創新提出對承接新藥、醫療器械研發并完成臨床試驗的醫療機構給予資助等。
鼓勵健康服務業高端人才在蓉發展
對“兩院”院士等專家來蓉開展健康服務業創新創業,或作出重大貢獻的本土創新型企業家、科技人才,給予個人最高300萬元、團隊最高500萬元的資金資助。向新引進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業企業高層次人才發放“蓉城人才綠卡”,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子女入園入學、醫療、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創業扶持等服務保障。
政策解讀:
從創新創業、就醫、落戶、住房等方面鼓勵健康服務業高端人才在蓉發展。
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國際競爭力
支持引進、策劃組織國際性、專業化的健康服務業相關產業展會、論壇、峰會,以及符合ICCA標準的學術會議,按有關政策給予展覽不超過300萬元、會議不超過150萬元的資金補貼。對參加市博覽局(市貿促會)舉辦或組織參與境外展覽活動的企業及機構,展位費給予90%的支持。鼓勵醫療機構對接國際醫療保險機構開通保險直付服務并給予獎勵。
政策解讀:
從國際合作、國際保險直付、會展會議等方面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國際競爭力。
支持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鼓勵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項目納入醫療服務項目收費,納入醫療保險支付。探索醫療衛生機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政策解讀:
從健康大數據平臺、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項目收費和醫保支付等方面支持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強化落實金融稅收優惠等支持政策
社會辦醫可按規定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取得資格后可享受相應稅收優惠。
對在社區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的機構,市級和區(市)縣依法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價格優惠等扶持。
支持商業保險資金參與醫療健康創業創新。
政策解讀:
從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價格優惠和金融扶持等方面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
強化醫療和養老項目用地保障
投資建設非營利性的醫療和養老項目用地,使用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可采取行政劃撥或協議出讓方式供地,劃撥供地價格可按宗地所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出讓基準地價的80%執行,其中省、市重點項目經政府批準可低至劃撥供應價格的70%確定。
政策解讀:
根據項目性質確定基準地價、執行優惠比例等方面保障醫療和養老項目用地。
強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導向
對新設醫療機構的總額預算額度予以支持,外籍參保人產生的醫療費用不納入醫保總額預算,支持醫療機構發展國際化業務。
支持醫療服務共享理念的應用場景建設,醫療機構委托第三方開展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服務,按規定逐步納入醫療保險支付。
政策解讀:
從支持醫療新場景、新技術、總額預付、護理險試點等方面強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導向。
促進多層次健康商業保險發展
鼓勵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機構投保責任保險,到診所兼職的醫師投保醫療責任險,推動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健康消費企業、醫療科技企業及商業保險公司的合作,建立和不斷豐富健康管理服務生態圈。
探索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健康商業保險,對開展護理保險、失能收入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險種創新的保險機構,給予單家機構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
政策解讀:
從商業保險承辦大病保險、健康保險生態圈、促進開發保險,產品等方面促進健康商業保險發展。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實行備案管理,將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
醫療機構增設養老床位并在民政部門備案的,享受養老機構相關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其他養老服務扶持政策措施。
政策解讀:
從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和國家試點等方面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強化全行業監管
強化信息化監管手段,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建立健全覆蓋本行業全鏈條、全流程的有效監管機制,按照國家、省、市相關包容審慎規定,在保證底線安全的基礎上依法對相關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完善醫療服務信息監管平臺,建立醫療服務全程實時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將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和醫務人員不良誠信記錄納入個人誠信體系,建立聯合懲戒長效機制,對于嚴重違規醫療機構堅決依法從嚴查處,直至取締強制退出行業。探索行政執法容錯糾錯和免責機制,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程序。制定實施聯合懲戒備忘錄,對嚴重失信主體依法實施行業終身禁入。
政策解讀:
強調在保證底線安全的基礎上依法對健康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覆蓋本行業全鏈條、全流程的有效監管機制,建立聯合懲戒長效機制,對于嚴重違規醫療機構堅決依法從嚴查處,直至取締強制退出行業。探索行政執法容錯糾錯和免責機制,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程序。
新聞背景
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我市按照省市領導相關指示,緊密結合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實際,在認真學習研究的基礎上,收集整理比對分析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多地健康服務業政策和關聯產業政策,按照補齊短板、突出重點、利于實施的原則,著手起草《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在起草過程中,國家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支持社會辦醫、支持診所發展、推進養老服務和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等新政策,上海市出臺了支持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我市按照歷次專題會議精神,對《若干政策》進行反復修改完善,多次征求市級相關部門、區(市)縣政府、相關利益方及專家意見最終形成《若干政策》。(記者 王靜宇)
上一篇:五大舉措 四川市場監管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
下一篇:長三角食安信息追溯平臺啟動 六個城市試點,覆蓋十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