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6:38 瀏覽量:18427 來源:農民日報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農忙過后,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的村民發現,今年的板栗種植收入比去年提高了不少。“今年是板栗‘小年’,但是全村板栗人均收入突破了5000元,比去年多了1000元。”村黨支部書記馮繼昌說,全村板栗收入提高的“秘訣”在于農業專家來“支招”。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科技學院副教授張京政每年都會到龍潭村給村民做技術培訓。作為科技特派員,張京政平均每周都要下鄉一次,多年來,他舉辦各類培訓班百余次,培訓栗農、技術骨干1.2萬余人,通過多年的連續、系統培訓,栗農們的板栗管理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加省時省力,板栗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升。
在秦皇島,涉農本科院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有很多像張京政這樣的科技特派員,他們扎根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強農興農使命,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專業技術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百菜園日光溫室里,一株株黃瓜秧充滿生機。據董事長張志剛介紹,園區里種植了一種“綠島7號”黃瓜,與普通黃瓜不同,因為品質佳、口感好,每根黃瓜可以賣到10元的價格,而且供不應求。“綠島7號”是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科技特派員閆立英及其團隊在農村開展科技服務,不斷探索攻堅的成果。
以黃瓜種植為主的昌黎縣靖安鎮馬芳營村曾出現旱黃瓜品種混雜退化,種植效益大幅下降的問題,致力于黃瓜遺傳育種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閆立英被請到村里為黃瓜種植“把脈問診”,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她先后選育出多個改進品種,讓當地的旱黃瓜重獲新生。如今,在全省多地產業化落地的“綠島7號”是閆立英團隊選育出的最新品種。
自2004年開始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致力科教助扶貧,服務地方促轉型。截至目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科技特派團增長到47個,服務領域涵蓋38個產業,服務范圍覆蓋京津冀的11個地市,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
上一篇:威縣:特色產業帶動廣大貧困戶脫貧
下一篇:任縣:“雙向激勵”讓農村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