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6:39 瀏覽量:25604 來源:農民日報
重農固本,安民之基。
廣西是人類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之一,這里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稻作文明。曾經創造了輝煌農耕文明的廣西,站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新起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書寫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篇章。
70年砥礪奮進,70年創新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西農業農村工作碩果累累,2018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435元,比1980年的173.44元增長71倍多;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43億元,比1958年的18.6億元增長250多倍。
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新征程中,為更好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施現代特色農業強優工程,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陳武主席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更多知名品牌。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廣西各級和全區農業農村部門凝心聚力,以扎實的工作強力推動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廣西多項產業排名全國第一,產業扶貧工作、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以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多項重大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廣西六堡茶、百色芒果、橫縣茉莉花、欽州大蠔、羅漢果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已在全國家喻戶曉。
廣西把“穩糧”作為農業生產頭等大事抓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要求,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完成了1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在灌陽縣建設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示范推廣“一季稻+再生稻”種糧模式,灌陽縣示范基地畝產達1561.55公斤,創造世界紀錄,得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高度肯定。2018年,廣西糧食總產1373萬噸,同比增產2.51萬噸。橫縣成為全國甜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縣,廣西自主選育的野香優莉絲、桂育11號分別獲2018年、2019年全國十大優質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南丹縣“瑤家莊”巴平香米獲“2018中國十大好吃米飯”。
廣西堅持綠色發展“保供給”,形成了一批全國領先農業特色產業。廣西創新發展的“微生物+”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工廠化高密度對蝦養殖等模式,成為全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廣西實施“一干七支”沿岸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持續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應用赤眼蜂替代化學農藥防治甘蔗螟蟲和噴滴灌等技術,大力推進富硒農業發展,全區“三品一標”產品數量達1900多個,全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數量排全國第6位。“綠色”“有機”“健康”“長壽”正在成為廣西農產品的代名詞。目前,廣西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水果、蔗糖、水牛奶、黃羽肉雞、大蠔、花茶、秋冬菜生產基地。其中,茉莉花產量占全國80%以上,糖料蔗產量占全國6成以上,桑蠶繭產量占全國50%以上,食用菌、肉類和水產品產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廣西抓好產業融合促進農業“增效”,樹立了一批可復制的示范樣板。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的36%。創建了陸川豬、百色芒果、永福羅漢果、融安金桔、玉林三黃雞、宜州桑蠶繭、欽州大蠔和平南石硤龍眼等8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居全國第一。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柳南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都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等4個產業園成功升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居全國前列。2018年以來,上林縣白圩鎮、興安縣高尚鎮等20個鄉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將信息進村入戶與農村電商有機融合,全年農產品電商銷售額130多億元,同比增長40%。評選出廣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共199個,品牌總產值達656.7億元,品牌總價值超1500億元。
廣西加快建設“干凈、整潔、美麗、和諧”新農村,讓新時代的廣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持續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與“美麗廣西·幸福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新成效、點面結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取得新推進、“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取得新進展,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提升。廣西還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全區鄉村形成良好道德風尚。“美好生活一起創、五彩文化一起賞、綠水青山一起養”成為廣西鄉村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
廣西在“脫貧、致富、文明”上做文章,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和農民就業增收,著力提升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大膽創新的縣級“5+2”、村級“3+1”特色主導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被評為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第一名。2018年,扶貧產業在全區的覆蓋率超過80%,全區依靠產業扶貧脫貧的貧困人口超過100萬。廣西實施惠民富民工程,積極健全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綜合運用“產業+”“旅游+”“電商+”等辦法,大力引進有技術、有實力的現代化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做到前端有技術支撐,中間有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組織帶動,后端有市場營銷,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積極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在全區111個縣(市、區)全覆蓋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8700多名,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1400多人,農業職業經理人200多人。他們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越來越多懂生產技術、有文化、熟悉市場的“新農民”,正在讓新時代的廣西農村煥然一新。
本版文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供
上一篇:任縣:“雙向激勵”讓農村靚起來
下一篇:構建貧困戶脫貧和村集體增收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