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11:15 瀏覽量:16078 來源:第一財經
12月19日晚間,獐子島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稱,關于有報道稱“公司產品很多是‘外來貝’,購自日本、韓國”與公司實際不符。公司“外采”原料用于扇貝產品加工實為企業正常經營所需,屬市場化商業行為。公司未違反國家、行業等相關規定。
公司強調,公司于2017年、2018年、2019年1-9月外購蝦夷扇貝原料加工產品銷售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5%、2.64%、3.73%。此比例中涉及從日本采購原料的比例占比更少。另外,公司從來未從韓國采購過扇貝。
公告稱,公司蝦夷扇貝養殖分為底播增殖和浮筏養殖,公司底播蝦夷扇貝養殖周期為兩年以上,養成后的產成品市場價值較高,大部分以活鮮品形態銷售;浮筏蝦夷扇貝養殖周期為一年左右,因此通常又稱為浮筏一齡貝,大部分用作加工廠加工原料。用于加工的扇貝原料部分來源于自身浮筏養殖生產,部分來源于外購原料及半成品。公司“外采”原料用于扇貝產品加工實為企業正常經營所需,并非近年才出現的行為,公司2006年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曾對扇貝及其他水產品加工業務的原料采購情況(包括扇貝等原料的自產、外購數量、占比)進行過披露。
公司表示,為了穩定產品市場供應需求和市場份額,公司在自身加工原料不足情況下,外部采購部分原料。公司扇貝加工品整體盈利水平隨市場行情波動而變化,2019年1-9月蝦夷扇貝加工品平均毛利約17%,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9%和14%。不存在“虧錢運轉”的情形。
對于“公司在經歷扇貝大比例死亡后,存貨能否滿足正常需求”的問題,獐子島回復稱,2018年初公司底播蝦夷扇貝遭受自然災害后,采捕量及銷售量大幅減少,現有產量已無法滿足公司扇貝活品經銷渠道的市場供應需求,公司將加大力度整合日本及大連地區周邊活貝原料資源,保障產品供應,穩定公司經銷商隊伍。未來,公司底播蝦夷扇貝養殖業務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以優化適合本地生態系統條件的蝦夷扇貝新技術、新良種、新模式,每年中試蝦夷扇貝約10萬畝,關閉養殖風險,確保實現底播蝦夷扇貝業務規模適度、風險可控和穩定產出。
此外,獐子島日前發布公告稱,計劃放棄海況相對復雜的海域約150萬畝,根據海域使用相關規定,預計每年可節約用海成本約7000萬元。
獐子島稱,海洋牧場三次遭受重大自然災害,使公司經營面臨重大挑戰,作出該決定是為了及時關閉風險敞口。公司規劃自2020年開始,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以優化適合本地生態系統條件的蝦夷扇貝新技術、新良種、新模式,每年中試蝦夷扇貝約10萬畝,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增養殖風險。
公告顯示,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根據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具體辦理相關手續等事宜。此事項尚需經主管海域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后逐步實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上一篇:行業小散亂、標準待規范 燕窩“國標”呼之欲出
下一篇:南通海關查獲走私白糖6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