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9 15:41 瀏覽量:23193 來源:
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山路的老楊家熟食店在當地遠近聞名,每到節假日,大門外購買熟食的市民都要排出長達幾百米的隊伍,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近日,有當地市民反映從老楊家熟食店內購買的香腸中吃出了異物,引起了一場關于食品安全的爭議。記者調查發現,該熟食店銷售的香腸并非自己生產,而是撫順一家食品企業代加工生產,而且還沒有食品標簽。同時,這家掛著“百年老店”牌匾的熟食店卻無法證明自身的長久歷史,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為涉嫌虛假宣傳,目前已經被立案調查。
老楊家熟食香腸中吃出異物?
在沈陽市民的心目中,老楊家熟食店絕對是一個網紅級別的神店。店內經營的熟食品類多、口感好,深得市民歡迎。每到節假日,店門口都會排起長隊,很多人甚至凌晨就起來去門口排隊,也有很多人為了買到老楊家熟食,寧愿排隊幾個小時。據稱曾有人最長時間排隊達6個小時。究其原因,除了口感和品類之外,老楊家熟食店每天定量銷售,所有熟食售完即止。此外,該熟食店不設分店,獨家專營,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度。
但近日,老楊家熟食店卻遇到了一場不小的食安風波。據沈陽市民王先生反映,他們全家人都是老楊家熟食的常客。6月22日,他的父親在老楊家熟食店購買了排骨腸、豬蹄、肘子等熟食。6月25日,他在切香腸時意外發現香腸里面有黑色異物。他隨后將此事投訴到了民心網,屬地化管理方——沈陽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到老楊家熟食進行了調查,并要求該店對衛生進行整頓。
但老楊家熟食店對市民投訴提出了質疑。負責人認為,需要對消費者買到的香腸出處和發現的不明物進行鑒定才能認清事實,“比如有問題的香腸是不是‘老楊家熟食’買到的?里面發現的黑色不明物到底是什么東西?”同時,該負責人表示,愿意配合相關部門調查,依法依規承擔責任。
香腸來自代工廠且沒有標簽
在采訪中,老楊家熟食店負責人透露,市民投訴的香腸并不是店家自己生產的,而是由撫順一家食品企業代加工的。“只有香腸是代加工的,由老楊家熟食出原料和秘方,加工企業負責生產。”該負責人解釋稱,香腸生產需要特殊的工藝,他們自己店內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才找了有條件的代加工廠代為生產。
對此,作為代加工方的遼寧嘉香食品有限公司承認的確與沈陽“老楊家熟食”是合作關系,為該品牌代加工生產香腸產品。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創建于1997年,是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后被評定為遼寧省肉類十強企業,是省級3·15質量信得過產品。公司除了自主品牌和“老楊家熟食”外,還有其他品牌的食品代加工業務,對自身生產環境有足夠信心,“愿意接受政府部門和媒體監督”。
但記者此前在老楊家熟食店內并沒有看到相關代加工的食品標簽和信息,購物小票上也沒有任何食品生產日期、生產廠家、保質期等相應信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中規定,“委托加工食品的包裝或標識上還應當按照產品標識的規定,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和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
也就是說,老楊家熟食店內銷售的、由遼寧嘉香食品有限公司代為其加工制作的香腸,應當在產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信息等諸多信息要素,否則即為違法違規行為。
一塊“百年老店”牌匾再掀波瀾
“老楊家熟食不是老楊家自產的?”這幾天,不少沈陽市民對于老楊家熟食店發生的事情表示關注和震驚,同時還發現了一個小變化——原來店內懸掛的一塊“百年老店”的牌匾,不知道什么時候不見了。
老楊家熟食店到底是不是百年老店?這塊牌匾給處于社會輿論風口浪尖上的老楊家熟食店又掀起了一場波瀾。
去過老楊家熟食店的老主顧們都清晰地記得,在該店柜臺正中央位置的墻上,曾掛著一幅裝裱好的字畫,上書“百年老店”四個大字,落款是“盧林”。記者查詢了解到,盧林是遼寧省書法協會副主席,沈陽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一位著名書法家會為一家熟食店專門題寫匾額嗎?
對此,盧林向媒體公開作出了回應。他表示,老楊家熟食店內的牌匾書法確實出自他手,但并非為該店專門題寫,他也從未去過老楊家熟食店,更不認識老楊家熟食的人,也從未通過書法作品來表達對這家店的認可。盧林說,這幅字是2011年應他家裝修工人所求,當時這位裝修工人也并未說明用途。由于裝修期間雙方相處融洽,盧林便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對于他的作品可能使一些消費者誤認為是對商家的肯定,盧林向廣大消費者表示歉意,同時也呼吁商家以誠信為本。
記者通過工商登記查詢得知,老楊家熟食店的全稱為“沈陽市和平區楊清老楊家熟食店”,經營場所位于沈陽市和平區中山路150號,就是現在的位置,目前可查到的最早注冊登記時間為2014年4月15日,經營者為邵桂芬。今年3月8日,“沈陽市和平區楊清老楊家熟食店”被核準注銷。3月9日,“沈陽市和平區楊清老楊家熟食店”再次被核準注冊登記,名稱和經營場所、經營范圍都沒有變化,只是經營者變成了楊颯。由此可見,僅從工商登記時間來看,無法確認老楊家熟食店是否百年老店。
目前,商務部每年對“中華老字號”進行評定,各地也相應地開展了省、市老字號的評審和認定。此舉被業界公認為是對傳統商業品牌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之一。
記者了解到,“中華老字號”認定條件之一是“品牌創立于1956年(含)以前”;遼寧老字號認定條件之一是“品牌創立50年(含)以上,主營業務傳承脈絡清晰,持續經營至今”;沈陽老字號的認定條件之一是“企業于1958年以前成立”。但記者在這三類老字號名錄中,都沒找到“老楊家熟食”及其相近或相似的名稱。
涉嫌虛假宣傳已被立案調查
記者從沈陽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去年就因為有群眾舉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曾經對該店懸掛“百年老店”字樣進行過查處,當時要求其撤下該字樣,并對店方進行罰金處罰。一份編號為“沈和市監太原處字〔2017〕003號”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7年1月5日,沈陽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沈陽市和平區楊清老楊家熟食店作出行政處罰,違法行為類型為“虛假宣傳”,行政處罰內容為“罰款2萬元”。
目前,轄區內太原市場監管所已經針對老楊家熟食店內懸掛“百年老店”字樣涉嫌虛假宣傳,正式立案調查。
同時,由于“老楊家熟食”出現的相關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加強對該商家的日常監管。
對于事件的進展,本報將持續關注。
記者手記
百年老店是神話還是笑話?
這場由不明異物、代工香腸、“三無”食品、名家牌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輿論風波還在持續發酵。事件給老楊家熟食店這家網紅神店的生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店門前排隊的市民明顯少了。更重要的是,此事的出現再次觸動了公眾對于食品安全那根敏感的神經——我們追隨多年的老店,口碑相傳的“百年老店”“自產自銷”,都有可能是假的。我們還能相信誰?
國內對于“百年老店”的評定尚無明確的定義和標準,這給了商家鉆空子的機會,自稱傳承百年的店名、技藝、配方等諸多因素,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考證,都有可能被店家借用來自稱為“百年老店”而達到促進經營的目的。殊不知,神話一旦被拆穿,就是笑話。(本報記者 王磊 陳景華)中國食品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