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10:41 瀏覽量:12652 來源:中國食品報
保障食品加工用油安全 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食品安全關系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的立命之本。切實踐行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用自主創新技術激發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業內人士所致力的方向。7月17日,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在北京啟動。在活動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引人關注的“2017—2018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獲獎名單正式發布。其中,康師傅的“棕櫚油中TGP的檢測應用與煎炸控制技術”獲獎,高度契合了此次食安周的主題——“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榮膺獎項:回應“讓食品加工用油更安全”行業命題
如何讓生產所使用的食品加工用油更安全,是膨化方便食品等多個食品領域的生產企業所關注和致力解決的問題。而此次獲獎的康師傅與江南大學歷時兩年聯合研發的“棕櫚油中TGP的檢測應用與煎炸控制技術”項目,則回應了“讓食品加工用油更安全”這一行業命題。
2017—2018 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頒獎儀式
據了解,“2017—2018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發布活動,是在國務院食安辦等部門指導下,由中國經濟網、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發起并聯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同舉辦的。此次活動評選的是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創新科技成果以及示范項目。該項目選取的是在我國食品安全領域針對應用中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進行的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或具備示范作用的項目。“棕櫚油中TGP的檢測應用與煎炸控制技術”項目則具備了上述條件。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長楊乾輝
對于康師傅的這一創新項目,由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胡承淼,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常務副會長、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何東平組成的專家組,在成果鑒定中曾如此評價:方便面原料棕櫚油中TGP的研究結果表明,TGP可用于評價新購油脂品質,將棕櫚油新油中TGP的食品安全預警品控線定為≤1.0%,能夠有效保障方便面用油的品質安全;該項目對方便面煎炸生產過程中極性組分與煎炸條件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的系統研究,建立了煎炸過程極性組分的控制技術和體系,保障了油品在煎炸過程中的品質安全,確保了成品面餅油脂在保質期內品質的穩定和可控。專家組建議,應根據項目成果,盡快制定食品行業用油國家標準。
專家認為,該項目通過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精準定位并解決了行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為產品品質安全提升和科技提升提供了支撐。對油品供應鏈的研究和風險診斷科學、客觀,建立的質量控制體系合理,對食品行業用油安全發展起到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意義,值得在方便面產業乃至全食品行業用油安全管理方面推廣應用。
“一招擒敵”:TGP把地溝油、劣質油、過期油等風險擋在門外
一般對于油炸食品而言,油炸過程中食品會消耗油炸鍋中的一部分油,同時補油機也在不斷補充新油,形成動態平衡,從而保證油炸鍋中的煎炸油保持一定的新鮮度,確保安全。如何精準監測煎炸油品質的穩定性,業界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好方法。
三酰甘油氧化聚合物(oxidized triacylglycerol polymers,TGP)是油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較為復雜的深度氧化產物,在油脂加工、貯存和使用過程中,TGP總量呈遞增趨勢,且在油脂二次精煉中難以去除,能在一定程度上準確反映油脂氧化程度。TGP指標的篩選和應用,可以更好地評價新購油脂品質,以保障食品加工用油安全。
康師傅方便面工廠流水線
TGP可謂是檢測的“多面手”,可用于地溝油與餐廚廢油脂鑒別、壓榨油鑒定、毛油評價、煎炸油質量控制等。
“TGP的重要作用類似‘一招擒敵’——僅憑這一指標,就可以把地溝油、劣質油、過期油等原料油風險擋在工廠門外。”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長楊乾輝對于TGP的作用如此形象地比喻。楊乾輝表示,康師傅投入大量資金和物力,與國內油脂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攜手合作,以TGP指標管控為基礎,建立起“方便面加工用油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首先從油的源頭抓起,率先采用(TGP)管控指標作為入廠指標,杜絕劣質油混入,確保原料油脂的新鮮和品質安全。在該質量管控體系中,康師傅還研發出方便面煎炸過程動態控制系統,使得煎炸過程中油脂極性組分能持續優于國家標準30%以上,避免品質下降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今年最新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2716-2018)規定,煎炸過程中食用油的極性組分不得超過27%,如今康師傅通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已能將極性組分值控制在16%左右。
攜手業界:在更大范圍推廣運用TGP科研成果
對于TGP技術的應用,在一些資深業內人士看來,對食品加工用油的源頭風險防控具有突破性創新意義。而此次該項目的獲獎,則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一是充分體現了食品領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食品制造行業盡管不是資本和高科技匯聚的高地,但卻是與老百姓生活貼得最近的行業。食品企業發揮實體制造優勢,用科技創新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用技術突破體現中國食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恰恰是踐行企業主體責任的最好詮釋。二是充分體現產學研一體化、共享共治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楊乾輝表示,目前,康師傅已在全部方便面工廠使用此項加工用油質量控制技術。“我們也將無償開放專利,讓全行業共享這一創新技術,共同提升食品加工用油的整體安全品質,確保消費者獲得真正優質安全的放心食品,為滿足大眾美好生活盡一份力。”楊乾輝說。
作為食品龍頭企業,康師傅在食品安全領域一直不懈努力。康師傅植根中國內地26年,跟隨祖國改革開放的腳步發展至今。康師傅對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零容忍”。在產品研發、供應、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康師傅都建立了嚴苛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可追溯信息系統,實現了從供應鏈到銷售終端的全程溯源管理,加強源頭風險控制,多重保障食品安全。近年來,康師傅投入5億元設立了“創新研發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并獲得了中國CNAS實驗室能力資格。該中心承擔了康師傅集團重要的食品安全檢測和研發功能,多達3000人的食安工作團隊實現了每年350萬次、1500多項指標的檢驗檢測,科研水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2017年,康師傅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探索方便面與航天食品對接的可能性,更將以“航天品質”作為研發標準,強化食安體系建設。
“康師傅將在食品安全、研發創新兩輪驅動下,肩負起中華飲食文化現代化的企業使命,以前瞻的視野、科學的精神為消費者成就‘現代好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楊乾輝對中國食業和康師傅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本報記者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