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09:03 瀏覽量:26411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在消費對城市經濟增長基礎作用持續顯現的當下,作為名聲在外的國際美食之都,成都自然也想到了在年末之際,通過開展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美食活動,進一步傳播天府美食文化,激活城市消費熱情的“打法”。2019年12月28日,“新春耍成都·年味新體驗”,第三屆一帶一路中國火鍋產業峰會暨2019美食之都成都火鍋文化月正式啟動。
區別于往年,在今年的火鍋文化月開幕式上,頻頻出現的“成都餐飲經濟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第三屆一帶一路中國火鍋產業峰會”讓所有人對于產業發展充滿了想象。事實上,在大小企業、資本因為成都城市“招牌”不斷入局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人不禁會問,如何保證人人都能在此分得“蛋糕”?用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的話來說,“我們在關注分‘蛋糕’的同時,顯然還要考慮做大‘蛋糕’,“做和分”無疑既是手段,也是目標。”
餐飲市場越是火熱越要“冷靜”
要沿著“一帶一路”把“成都味”帶出去
和開幕式當日上午的“紅紅火火”相對比,隨后的“成都餐飲經濟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第三屆一帶一路中國火鍋產業峰會”與參觀考察安排的似乎更有“講究”,或者說是“冷靜”。怎么說?就在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開放,作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主要指標之一,成都正加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
這也是成都推進餐飲業產業化面臨的新機遇。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川菜的產業化發展,需要通過走出四川、走出國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而通過在全球范圍都已有一定“群眾基礎”的美食這一“無國界語言”,成都顯然能夠贏得更多的國際“粉絲”,從而拓寬成都融入世界的范圍和層次,沿著“一帶一路”把“成都味”帶出去顯然是一個適合時宜的“打法”,但成都在這件事上考慮的沒有想象中這么簡單。
事實上,餐飲企業走出去,擴大企業本身的市場空間,只是其一。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走出去的企業也成為成都美食的象征,鞏固成都美食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擴大成都的國際影響力。“此次峰會,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聯合國際火鍋產業聯盟邀請到了來自美國、挪威、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香港等近10個國家(地區)的40位海外代表,希望通過他們實現高效的市場對接和資源要素交換、匯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袁小然表示,從參觀郫都區川菜文化體驗館、川菜產業園到參觀新津縣的天府農博園、安西漁博小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全產業鏈展示,“參觀‘津惠農業’過程中面對采用以色列智能化有機種植大棚等先進技術,不乏對于合作在現場就表達出濃厚興趣的參觀嘉賓。”
“川菜是在海外最常見的美食,市場占有率很高,也深受國外人的喜愛。”美國薰衣草餐飲集團董事長戴錡直言道,就消費而言,餐飲是永久性的剛需,為異國帶來了濃烈的成都味道,“從嘗鮮到成為熟客,絡繹不絕的本地食客對這一來自異域的味道贊不絕口,顯示出了川菜的國際吸引力,而這樣的喜愛,還帶動了周邊商品的銷售,進而推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趁熱打鐵,記者了解到,成都在“第三屆一帶一路中國火鍋產業峰會”上就將成都皇城老媽、麻辣空間、小龍坎和重慶劉一手、武陵山珍、五斗米等川渝兩地餐飲領軍企業,以及美國薰衣草餐飲集團、韓國王記美食集團、澳大利亞澳盈證券、香港富強金融、阿里巴巴集團新零售餐飲等紛紛拉“入局”,針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火鍋產業新機遇、餐飲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也促成國際火鍋產業聯盟海外各國分部成立簽約、國際火鍋產業海內外、上下游重大項目簽約以及中植資本為餐飲產業提供50億供應鏈金融支持簽約等。
強調輸出優勢也應顧及“供給”
餐飲新青年成為產業迭代的主力軍
值得關注的是,為推動餐飲行業進步,叫響“美食之都”金字招牌,今年的火鍋月期間,成都為搭建一個屬于90后的餐飲交流平臺,40余個餐飲及上下游品牌的90后創業者聯合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封面新聞共同發起成立成都“新餐飲·青年會”。
此舉顯然也是頗有深意,對于一個迫切需要“消費”的城市而言,成都一直都在考慮如何擴大消費、搶占產業輸出優勢,但產業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在于人才的供給與競爭,這包括服務產品等品質供給,也包括后續人才的培養供給。“時代在變革,90后也在成長,我們新餐飲青年會希望能夠傳承餐飲前輩們努力拼搏的精神和手藝,并加以創新,在餐飲紅海中叫響90后的聲音。”作為新餐飲青年會的聯合創始人,隨和家宴和蛙三的鄧力直抒胸臆并向記者表示,這個社群的特點是所有參與企業創始人或高管全是清一色的90后,組成了一個餐飲行業相關的大家庭。
我們嘗試從一組數據統計來剖析其必要性,僅2018年,四川省全年餐飲收入2807.4億元,以12.5%的高增長率,一舉占領全國餐飲總收入6.57%的市場。而在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川菜產業發展也遇到瓶頸期,主力消費人群發生根本變化,傳統餐飲經營模式不斷受到挑戰,餐飲行業在不斷迭代中洗牌。袁小然進一步分析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四川餐飲行業中表現得最為活躍的力量,恰恰是一幫80后90后,尤其是近幾年涌現出來的一批90后“餐二代”、“海歸派”或創業者,正以全新的思維,沖擊著舊有的傳統,成為四川餐飲行業中一支不容忽視的逆襲力量。
“在乘著政策利好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風,加大搶占國際國內市場的輸出優勢時,我們理所應當的該重視‘供給’,產業發展并非只爭朝夕,如何保證永續的發展動力同樣是關鍵,不論從技術工藝、還是壯大傳承而言,都要‘后繼有人’。”袁小然認為,在這批年輕、充滿活力的餐飲知名人物眼里,主要憑的就是新思想、新眼光、新玩法,但她堅信,假以時日,“新餐飲·青年會”將成為四川年輕餐飲創業者的重要交流平臺,“而這批年輕的餐飲老板,也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他們是川菜真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