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 14:05 瀏覽量:2975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中國飯碗”裝進了更多雙鴨山糧食。作為傳統農業大市,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把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農業科技貢獻率、綜合機械化率等指標穩居全國前列,農業組織化程度、規模經營水平、勞動生產率全國領先。
近年來,雙鴨山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產能,糧食生產實現“十六連豐”,實現用黑龍江省6%的耕地貢獻了9%的糧食,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據了解,雙鴨山市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1147萬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8個、家庭農場1096個,農產品外銷量、交易額分別增長78.4%和94.2%。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三減”高標準示范面積達624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45萬畝。新建11個“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11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持續優化種養結構,雜糧雜豆、中草藥分別擴大到24.7萬畝和12.2萬畝,食用菌發展到7687萬袋。推廣“玉鵝種養模式”,大鵝飼養量突破100萬只,比上年增長2.5倍,同時推動大鵝深加工產業發展。寶清大白板、饒河東北黑蜂等11個國家地理標志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同鑫面粉、冷泥富硒大米、寶清紅小豆、太保胡蘿卜等綠色、有機食品擺上了北上廣深城市消費者的餐桌,“大糧倉”正在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被譽為“天下第一場”的友誼農場成為國家現代化精準農業示范基地、全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標桿。
2019年,雙鴨山市落實好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聚焦“六個圍繞”,科學調整“三大糧食作物”種植結構,糧食產量穩定在136億斤以上;擴大棚室蔬菜、食用菌規模,分別達1.1萬畝和1億袋。積極發展中草藥種植,面積增加到13萬畝。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富硒有硒“四張牌”,新建生態高標準農田29萬畝,落實農業“三減”面積627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747萬畝;以“兩牛一豬”為重點,生豬飼養量67萬頭以上,建設山東益生生豬養殖項目。
采用農超對接、線上營銷、集團定制等新模式,開拓一線城市高端消費市場,叫響雙鴨山“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有機食品供給基地”品牌,實現“種得好、產得優、賣得俏”。農副產品銷售量增長1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左右;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和新型經營主體為牽動,促進農業與加工、物流、電商、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增強農村發展新動能,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新增省級示范合作社6個、注冊家庭農場300個以上,引導農民帶地入社、入股分紅,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向種養加銷多領域、多環節、全產業鏈要增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80%。 (楊軍 高偉)
上一篇:傳統發酵行業借力科技突圍
下一篇:上海迪士尼禁止外帶食品惹爭議位列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