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11:39 瀏覽量:28612 來源:農民日報
在中部地區某縣,一扶貧車間大門緊閉,設備被搬空,村民說這個扶貧車間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生產。據筆者調查,這間扶貧車間2017年4月竣工,新建不到兩年后,曾經熱鬧一時的生產景象不復存在,人去廠空,只留下廢棄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墻上的標語變成了難以兌現的口號,顯得異常刺眼……
“扶貧車間”曾被視作吸納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的重要方式。據了解,全國不少地方的扶貧車間“遍地開花難結果”,出現閑置、停擺等問題。2018年,西部某縣提出一年內實現扶貧車間“全覆蓋”,將扶貧車間推廣至全縣所有鄉村的田間地頭。但根據2019年中央巡視組的反饋,這個縣的167個扶貧車間一度只有22個在使用。
發展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致富,這是不少地方政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采取的重要策略。一些扶貧車間不符合實際和市場規律,“建設火熱、運營冷清”,結果長期閑置、停擺,難以帶動貧困戶脫貧,造成財政資金浪費,甚至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扶貧。從虛報材料、海量填表到盲目建廠,如此形式主義做法會阻礙扶貧進程,損害群眾利益,透支人民信任。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扶貧車間“遍地開花難結果”的現狀,原因在于:一方面,缺乏市場調研,脫離本地實際。一些扶貧車間在項目的立項、評審方面缺乏考慮,不認真分析本地的優勢和特點,不注重發揮本地的長處,技術上缺乏指導,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注重形式,輕視內容。一些地方發展扶貧車間,盲目追求數量,不重視質量,或者只是用扶貧補貼來吸引民間資本建“扶貧車間”,如此做法極易招致失敗。
扶貧車間“遍地開花難結果”,這種現象值得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扶貧車間在建設運營過程中還應尊重實際、做出實效。“扶貧車間”生產出來的產品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如果地方政府在發展扶貧車間的時候,不深入調查研究,盲目上馬,一哄而上,就有可能導致產品滯銷、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扶貧車間自然舉步維艱。
扶貧如何取得實際效果是一件需要認真思考和評估的事情。要想充分發揮“扶貧車間”的扶貧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貧態度,不宜盲目跟風,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發揮本地優勢。其次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僅要讓產品能生產出來,更要賣得出去。此外,還要注重對貧困戶的技能培訓,只有通過不斷培訓,讓群眾的技能技術水平穩定提升,他們才能適應扶貧車間的發展需要。
上一篇:農村硬核戰“疫”的背后還有哪些薄弱環節?
下一篇:經濟幫扶也是抗擊疫情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