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 10:08 瀏覽量:1741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大疫當前,健康食品企業紛紛以不同的姿態亮相,要么愛心捐贈,要么科普宣傳,這樣的行動體現了食品行業和保健行業的社會責任感,更預示了健康產業將會在疫情之后伴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出現新的繁榮。然而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企業在聲稱自己的產品時,面臨著困惑:健康食品該怎樣依法合規地“說話”。
眾所周知,在沒有精準防治藥物的前提下,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于是增強免疫力就成為很多產品的聲稱訴求。這里面就出現了兩個誤區:一是把提供基礎營養的普通食品甚至農產品,說成是提高免疫力的健康干預產品;二是把一些具有抗疲勞、補氣血、甚至改善睡眠等作用和功能的食品或保健食品甚至藥品,說成是提高免疫力的產品。而且這樣錯誤的聲稱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叫作融入大健康。在這樣的誤導下,增強免疫力成了一個容納各種健康聲稱的雜貨鋪,大健康變成了被錯用的“泛健康”甚至是“濫健康”。毫無疑問,這樣的做法犯了法條,壞了規矩。在疫情中,這樣的宣傳會誤導消費;在疫情后,如此說話會毀掉市場。
其實,如果分析疫情當中的消費需求,可以看到產品聲稱的亮點。此次疫情中,和健康食品需求有關的有三個關鍵詞:增強免疫力、精準營養和“宅”健康。
先說增強免疫力,國家批準的2000多個增強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經過了科學評價,具有公信力最高的背書,是健康人群抵抗疫情的生力軍。只要是有注冊批號的增強免疫力的產品,即可堂堂正正地按照相關法規進行宣傳,為防疫提供支持。
精準營養是指在官方推薦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議和指南文件中提到的健康食品,比如維生素、膳食補充劑、蛋白質、益生菌、核酸等。這些是被國家認可的健康機構點名提出,特別針對此次疫情的產品,對增強免疫力可提供精準對路的營養支持。
防疫有作用,宣傳有依據,只要不拐彎、不泛指、不夸大,這樣的產品當然可以走進防疫陣營。
疫情除了直接損害人的肺部,更多的是把健康的人逼到了家中,過起了多吃少動、眼疲勞的宅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公眾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一些肥胖、腸胃不適、視疲勞等健康問題浮出水面。這時,具有減肥、潤腸通便、護眼等功能的產品應該有好的市場。不提免疫,只是規范地說產品應有的好,這樣的產品應會迎來小陽春。
毫無疑問,疫情觸發了健康食品行業挺進市場的激情。但是疫情帶給行業的并不是通吃、短時的利好,所以對于企業來說,要看準需求,順勢而動,契合疫情健康消費的產品,在宣傳上也一定把握住遵紀守法的底線。而那些和非常時期特定健康干預有差距的產品,萬萬不可違法冒進,蹭防疫的熱點。這些企業對內可以研判市場,可以補短板修煉內功,對外可以做線上教育維護客戶,可以做公益樹品牌。
疫情是一場災難,也是對健康食品市場的一次洗禮,還是對公眾健康意識的一次提升。可以預判,疫情過后,公眾對于健康食品的需求會有數量上和品質上的增長。所以,企業應該登高望遠,面對疫情,看準需求,規矩說話。這就是為將來的好市場埋下了精彩的伏筆。
我是曉理,陪伴你關注健康產業的風云變幻。
上一篇:“一鵝三吃”讓味蕾盡享美妙
下一篇:專家解讀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保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