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10:26 瀏覽量:17608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7月13日,本報刊發了《福建“新農興事件”系列調查報道之一:招商引進的企業深陷營商現實泥淖》,引起業界和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
此文的出爐,源于一封來自福建新農興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邱燕翔的實名求救信。對于信中反映該企業的遭遇,本報曾于去年7月25日予以報道。令人遺憾的是,時隔一年,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矛盾更加尖銳,沖突愈演愈烈,甚至發生了車輛長期堵住工廠大門,阻撓工廠正常生產的情況。據了解,直到此文見報后的7月16日,堵門車輛才駛離。
本報記者經過長達7個月的采訪調查發現,“新農興事件”涉及投資者之間的民事糾紛乃至刑事案件。作為媒體,我們無意也不能干預司法的審理和處置。但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即使福建省光澤縣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多次介入后,問題依然長期存在且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事件發展至今出現了“雙輸”甚至“多輸”的局面。
是非自有法律和相關部門來解決。但企業長期無法正常生產,本報記者數次前往光澤縣采訪,當地有關部門特別是最應該給出明確答案的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領導,要么欲言又止,要么干脆“失聯”,背后是有難言之隱還是不擔當不作為,我們不得而知。但政府相關部門三緘其口,不得不令人對光澤縣的營商環境有所疑問。
簡單地講,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包括從開辦、營運到結束等各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營商環境作為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不單是企業自身因素決定的,更是由政府、社會、市場、文化等諸多因素構成的總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土壤,是吸引企業集聚的平臺,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競爭力。
近期,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晉江經驗”,各地區、各部門正在興起學習“晉江經驗”的熱潮。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6年7次深入福建晉江,系統、完整總結“晉江經驗”,提出“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個關系”。其中分別提到的“始終堅持和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以及“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動力和重要行動指南。
福建省各級黨委、政府也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2018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今年4月,福建省省長唐登杰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以自我革命精神,下大力氣補齊營商環境短板。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府印發的《招商引資工作方案》中提到,要“推動招商引資會商制度,市委、市政府不定期召開專題研究會議,研究解決招商引資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5月24日,光澤縣委書記陳敏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關于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光澤縣主抓的一塊工作。”
既然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縣區都高度重視營商環境,那么為什么打造良好營商環境這本好經,到了光澤縣,確切說是光澤縣的相關部門,具體到了“新農興”事件上,就“念”不下去了呢?
多年來,福建省光澤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食品產業,多次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稱號,如今更是積極建設“中國生態食品名城”。我們期待,光澤縣有關方面能夠真正如陳敏輝書記所言,努力改善營商環境,真正做到“放管服”,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虛位”“不到位”,能夠“馬上辦”“一次辦”,讓這樣一封本不該來的信,真的不要再來了。(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