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實驗室2009年12月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2012年7月通過核查驗收,承擔著廣西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的法定檢測任務。記者在實驗室看到,面積約4000平米的辦公場地,配置600多臺(套)國際一流水平儀器,總值達8000多萬元人民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聯用儀、離子色譜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掃描電子顯微鏡、超速離心機等高精尖儀器設備,可滿足《國家重點實驗室設備配置指南》的要求和本專業檢測、結果確證或驗證的需求。
圖為工作人員對食品進行檢測 林浩 攝
南寧海關介紹,近年來,實驗室通過發揮自身技術優勢,不合格產品及疫情疫病檢出率明顯提升,先后開發出農產品和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二氧化硫、甲醛、甲醇、亞硝酸鹽、微生物、放射性等快速檢測方法,已在邊境口岸一線和每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得到廣泛應用,促進了邊民互市貿易健康有序發展,廣西每年邊境小額貿易超過1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實驗室還幫助出口企業從種養殖源頭上解決重金屬、農殘、獸殘等關鍵技術控制難題,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助推形成了一系列出口支柱產業。
其中,水產品生產加工是廣西沿海地區的一項新興產業,主要輸往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對獸藥殘留等指標要求非常苛刻,為此,實驗室及時配置人員設備,組織研發檢測技術,徹底結束了廣西水產品需送外省檢驗的歷史。如今,廣西出口水產品已從2006年技術中心剛開始承擔檢測時的2萬多噸、6000多萬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8萬噸、8億美元,其中羅非魚產品出口量穩居全國前三位。
獨具特色的馬蹄粉,是廣西四大甜品特產之一,遠銷港澳地區、歐美和東南亞各國。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該行業的摻假問題不斷出現,有些商販和廠家在馬蹄粉中摻入淀粉和其他原料以冒充純馬蹄粉出售。2012年以來,實驗室采用熒光PCR、穩定氣體同位素質譜、掃描電鏡、光學顯微鏡等方法,構建了淀粉表征屬性分析技術體系,該項目為提升產品質量、促進出口提供了強大技術保障。
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實驗室還協助地方政府有效應對了花生油黃曲霉毒素、罌粟火鍋底料、毒八角、硼砂豬肉、毒辣椒、毒淀粉、雞肉獸殘、注水肉、摻假肉、越南酸奶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完) (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