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09:03 瀏覽量:20362 來源:新華網
7月27日,2018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巡視員王東發言。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王忻) 7月27日,以“新監管時代 食品謠言防控與治理”為主題的2018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北京舉行。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巡視員王東在論壇中發言稱,食品謠言灌輸給公眾錯誤的食品安全信息,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愈甚,使食品行業被抹黑,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損,具有很大危害。
王東表示,海關總署作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的主管部門,對打擊食品安全謠言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監管理念,給公眾準確、公開、透明的信息。
在源頭監管方面,海關總署認真開展輸華食品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評估、企業注冊和進出口商備案,向輸華食品國家政府和生產企業傳導安全責任,從境外源頭保障進口食品安全;過程監管方面,堅持“科學嚴密、高效便利、協調統一、公開透明”的監管理念,持續推進進出口食品監管機制創新;風險管理方面,不斷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和風險預警體系,加強與農業、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精準處置問題產品和企業,嚴守“最后一公里”,密切關注境外食品安全事件,妥善應對處置。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海關共檢驗檢疫進口食品315.1億美元,同比增長20.0%。未準入境不合格食品691批,涉及19類產品,主要為飲料類、糕點餅干類、糖類等;涉及14類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簽不合格、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對于不合格食品,海關部門均按照有關規定做了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
王東表示,海關總署及時對外公布未準入境食品信息,確保監管的透明性。除每月在官網上公布不合格食品詳細信息外,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海關總署還發布了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讓公眾及時準確了解我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增強消費者信心。
“謠言止于公開,互信源于透明,我們將繼續重視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積極主動公開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從源頭避免網絡謠言的傳播擴散,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王東說道。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川酒蘇酒競爭發展 宜賓產區品牌集聚亮相搶眼
下一篇: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健康供應生態———訪北京超市供應企業協會會長姚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