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10:28 瀏覽量:1291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毗鄰井岡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泰和還有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泰和烏雞。“一頂鳳冠頭上戴,綠耳碧環配兩邊,烏肉烏骨烏內臟,胡鬢飄飄真好看,絨毛絲絲滿身白,毛腳恰似一蒲扇。”說的正是泰和烏雞。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心理的變化,泰和烏雞作為滋補食品能否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烏雞的市場能否進一步擴大,烏雞產業的發展是否需要注入新的動能,其產業化之路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種種頗具現實性的問題成了當地政府最關注的事情。為了延續和完善泰和烏雞的產業化之路,充分挖掘泰和烏雞的營養和產業價值,當地政府積極尋求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并取得了可期的效果。
烏雞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在泰和,烏雞作為當地的珍禽,擔負著富民強縣的使命。1986年,泰和烏雞被列入國家首批星火計劃,從此走上了產業化之路;2006年,泰和烏雞辦公室組建成立;2007年,泰和烏雞被列入世界地理標志名錄;2016年,泰和烏雞產業形成了“養殖生產—屠宰加工—烏雞食品深加工”的特色產業鏈。全縣現有一品烏雞精、白鳳酒業等涵蓋釀酒、制藥、食品加工的規模以上企業21家,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同時,泰和縣從加強品牌保護、擴大烏雞知名度、實施提純復壯、擴大養殖規模、做強精深加工等方面多措并舉,著力塑造泰和烏雞品牌,推動烏雞產業發展壯大。
此前,泰和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在北京召開了“泰和烏雞(蛋)營養、功能組分挖掘及功效評價”項目驗收會。經過驗收組審閱了驗收材料、聽取了項目組匯報并質詢與討論,驗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泰和縣委副書記蔣興燦表示,發展泰和烏雞產業,提升產業附加值不僅有利于農民增收,更有利于鄉村振興。
科學技術助力解決產業難題
盡管泰和烏雞產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與消費者的期盼還有不小差距。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春暉作為項目負責人對泰和縣烏雞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剖析,項目組對泰和烏雞、烏雞蛋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全面透徹的挖掘,并對其潛在的營養保健與藥用價值進行了評價,為日后深度開發泰和烏雞資源提供了科學的指導。
“泰和烏雞產品本身面臨著真和假、純和雜、原和異的困局,而烏雞產業也面臨著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亟待提高、烏雞肉品質不穩定以及營養成分波動大、資源特而不優、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張春暉認為,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成為泰和烏雞產業發展的絆腳石。張春暉進一步說道,標準化集約化養殖是烏雞產業發展的趨勢,應建立與烏雞產業相關的標準化制度并迅速推廣,從而增強烏雞產品和營養品質的穩定性,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科學技術要與企業、市場精準契合,推動技術成果落地。
蔣興燦表示,泰和烏雞技術項目的研發是符合科學規律的,是合理的、具有權威性的,破除了很多之前產業發展不清晰、迷惑的難題。下一步,泰和縣將持續加大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泰和烏雞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烏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泰和縣副縣長夏得烈也提出,烏雞產業是泰和的特色產業,一定要努力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烏雞產業的經濟效益,盡快拿出鑒定烏雞、烏雞蛋的標準,加快啟動檢測平臺建設;有了標準、平臺之后要加強平臺監管,使泰和烏雞產業走上科學合理的發展之路。
上一篇:廈門市拙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軻: 設計研發促融合助戰“疫”
下一篇:國內首家阿膠類產品政府 檢驗檢測機構落戶山東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