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09:39 瀏覽量:1138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李軍華)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日前,浙江各地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加快恢復發展農業生產。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三聯三送三落實”活動有效有序開展,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合作社、省農科院、浙江日報社、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紹興市農業農村局、嵊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省春耕備耕暨“三聯三送三落實”現場服務活動近日在嵊州市三界鎮蔣鎮村舉行。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王通林表示,浙江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在切實防止疫情反彈的前提下,全力抓好糧食生產、“菜籃子”產品增產保供,全力推進鄉村休閑旅游業加快恢復營業,為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活動現場,嵊州市三碗米業有限公司和嵊州市太石湖糧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優質稻米萬畝糧定單。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向當地農民現場贈送了茶葉專用肥、蔬菜種子、菜用大豆、疫情防控物資等,紹興、嵊州當地企業還分別向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捐贈了山地單軌運輸機、筑埂機、全自動扁形茶炒制機、茶葉輝鍋提香機等實用農機設備。
同時,記者從浙江金華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金華市目前春耕進度已達50%左右,與往年基本持平,春耕中有近5萬臺農機投入生產,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步伐明顯加快。
金華市武義縣履坦鎮明達糧食合作社的育秧工廠近日開工。灑水、播種、覆土,經過床土混配加工生產線對育秧床土的混配處理,兩條長約10米的播種流水線在10個工人的配合下,一天能生產1.7萬盤育秧盤。這是金華規模最大的機械化育秧基地,擔負著武義一半早稻田、約6000多畝(20萬盤)早稻的育秧任務。從浸種消毒、播種到暗室催芽、煉芽擺盤、田間管理,大約1個月后即可生成成品秧。
“原本已添置了兩臺無人植保機,想請河北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公司來播種,但受疫情影響,一時半會到不了位,本地工人也很難找。”婺城區蔣堂鎮的種糧大戶盛桂有告訴記者,700多畝土地,計劃分3批播撒1.1萬斤早稻種子。為了加快早稻播種、不誤農時,盛桂有干脆自己動手。“傳統人工播種,一人一天只能播12畝,現在一個人裝種子,一個人操控無人機,一天能播200畝。”算賬后,盛桂有發現無人機不僅能高效播種,還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傳統人工播種每人每天工資300元,就算請無人機服務公司操作,每畝地也要10元,如今合作社社員自己動手,每畝地只需2—3元。
據了解,不僅是疫情影響,農業勞動力緊缺現象近年來愈發明顯,金華市不少農業主體通過上馬自動化設備、引入生態高效發展模式、提升機械化操作水平等系列舉措,積極應對這一新變化。
上一篇:安徽廬江:春耕生產有保障
下一篇:最美人間四月天芳菲入饌餐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