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15:22 瀏覽量:2234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四川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日益顯著。去年7月,成都提出規劃統籌布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其中,依托成都高新區(西區)與郫都區打造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被提上案頭。今年1月11日,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暨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推進會舉行,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推動城市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7月30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2018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成都高新區(西區)舉行。此次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160余億元,包括13個產業項目和15個功能配套項目。這一天,距離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推進會剛好200天。
在這200天內,成都高新區對于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建設做出了怎樣的探索?
創新設立機構
制定產業發展戰略 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
作為提升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產業功能區是我市的一項戰略性部署。成都高新區作為功能區建設的責任主體和落實主體之一,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面積121.4平方公里內占43平方公里。
去年9月,我市決定“以電子科技大學為核心,以郫都區和高新西區為兩翼,按照產業生態圈理念,科學規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這一決定開啟了產業功能區建設的初步實踐。結合區域現狀,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領導小組通過學習研討、實地調研、企業走訪、產業研究等,經過多輪討論,確定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總體規劃》。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成都高新區機構改革正式完成,一個新的部門在成都高新區誕生——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新成立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整合了之前的重大項目服務局和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管理局,在此基礎上,成都高新區還賦予了這個機構更大的職權。“我們還負責研究制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全鏈條推進服務工作的開展以及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的建設。”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服務企業,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還肩負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項目運營等任務。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便是今年3月13日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暨成都高新區2018年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開工。這批項目涵蓋集成電路產業全鏈條,涉及研發設計、封裝測試、主要原材料生產等關鍵環節。
就在此次集中開工過去不到一個月,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梳理制定了《高新區電子信息功能區建設實施方案》,將基于“中國新硅谷,國際花園城”的總體定位,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國際化產學研聯動示范區、國家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城”。
成都路維主體廠房封頂施工現場
定下“小目標”
力爭今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3800億元
7月23日,成都路維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路維”)的路維光電高世代光掩膜生產基地項目主體廠房順利封頂,這標志著國內首條G11掩膜版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得益于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區的精準服務,項目得以順利推進。”成都路維董事長杜武兵告訴記者。
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正式推行“千企服務”專項計劃,系統梳理企業反映的問題,找準企業生產經營痛點難點,針對性提出幫扶措施。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針對英特爾、戴爾、業成等龍頭企業調配訂單、擴大產能等問題,成都高新區制定“一企一策”“一業一策”。同時,成都高新區積極幫助企業招工,緩解鴻富錦、業成等企業高峰期季節性用工供需矛盾,并依托“蓉歐+”戰略基礎,進一步提升飛利浦、TCL、戴爾等企業交通運輸效率,大幅減低企業物流成本。
“服務企業是成都高新區的本職工作,而構建產業功能區給我們的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構建產業生態圈,建設產業功能區,配套是關鍵。作為新型顯示生態圈的配套企業,成都路維只是成都高新區招引計劃中的“冰山一角”。
據介紹,結合企業建議和產業需求,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梳理了近百個項目。“圍繞格羅方德與京東方的‘一芯一屏’,我們實施精準招引,企業需要什么、產業需要什么,我們就把它招引過來。”該負責人說,除了“強鏈補鏈”,保障產業工人們的生活也是一大抓手,本次集中開工的28個項目中,一半以上是與生活相關的功能配套項目。
“到2018年底,全面形成推動產業功能區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統計體系,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建設推進責任主體;產業功能區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功能服務配套基本完善,主導產業集群發展,資源要素充分保障,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產業功能區影響力、競爭力顯著增強,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3800億元。”成都高新區的一個“小目標”,將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打下堅實的基礎。(記者 黃啟恒攝影 鄭毅 許少峰)
? 精準服務
我市首個“街道級”產業功能區服務推進辦成立
近日,在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辦事處辦公樓里,新增了一塊牌子——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合作服務推進辦公室,這是我市首個針對服務產業功能區建設而設立的“街道級”服務推進辦。
“成都高新區(西區)是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核心區域之一,合作街道是其中的重要承載地。主動服務于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做好基于產業、園區、企業的基層服務,是這個機構成立的核心。”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黨工委書記陳長貴稱。
它是什么?
圍繞功能區建設主攻服務
合作街道轄區是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重要承載地,聚集了成都高新綜保區、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等。怎樣的服務能更貼近園區、企業、高校訴求?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正加速推進,基層街道又當如何主動融入“一盤棋”中并主動作為?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過程中,合作街道便不斷地進行這樣的疑問與思考,最終成立服務推進辦的想法應運而生。陳長貴告訴記者,服務推進辦的核心,就是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做強合作街道所轄區域的服務,讓服務水平更專業化、系統化,此舉也實現了街道由以往單一地服務轄區居民,向圍繞產業功能區建設、傾注“人、產、城”全方位服務的轉變。
據介紹,合作服務推進辦已確立以“做強服務”為突破口,整合街道各部門精銳力量,設立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合作街道服務推進領導小組,并下設合作服務推進辦公室。其主要職責包括匯總履行街道所有企業服務職能,對接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等部門需共同推進的企業服務工作,推動區域協同服務及各類活動開展等。
它做什么?
啟動建設“合作服務生態圈”
合作街道轄區聚集了英特爾、德州儀器、京東方等電子信息產業領軍企業以及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目前,合作服務推進辦正啟動建設“合作服務生態圈”,建立基于“主動服務+訴求響應”的多功能服務平臺,構建起包括街道、園區、企業、高校及生產要素動能保障部門負責人在內的聯席機制,建立“線上24小時響應+線下月度會商”服務方式,以需求為導向,提供好服務保障。
目前,合作服務推進辦已完成前期第一階段的園區、企業、學校需求調研,針對服務對象訴求確立了第一階段改革清單。針對企業提出的訴求,合作服務推進辦正在協調交通、電力、通訊、銀行等相關機構融入“合作服務生態圈”,提供更細化的服務。此外,合作街道還將聯手同樣位于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核心區域的西園街道,于近日舉行“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區域協同服務工作研討暨合作簽約儀式”,實現街道之間的跨區域服務聯動。
合作服務推進辦還將探索建立政府、企業、高校、社區互助交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讓政府、企業、高校、社區之間“互動”起來,激發生態圈的內生動力。(記者 曹凘源)
蓉2號線首開段車站亮相資料圖
? 產城融合
有軌電車蓉2號線進入系統接口調試階段
作為連接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與周邊城區的重要交通配套——有軌電車蓉2號線今年取得了重大的建設進展,13.7公里首開段所有車站均已完工,其中途經成都高新區(西區)的7個車站和軌道也全部亮相,通信、電力、給排水等站后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正在開展各系統接口調試。
“這兩天我路過蓉2號線的安埠站,看到信號燈和站點顯示屏都亮了,應該是在調試了。我們很期待有軌電車建好通車。”周健是鴻富錦(成都)的一名工人,從蓉2號線動工之初他就十分關注。“這個比公交車快,又比開車方便,以后上班就更方便了。”周健說。
與周健懷有同樣期待的,還有成都高新區(西區)成千上萬的職工。隨著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建設,成都高新區(西區)匯聚了眾多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和該領域的人才。從線路圖上可以看出,有軌電車蓉2號線工程線路呈Y形布局,串聯起了富士康、天馬微、業成科技等重大項目,交通功能輻射京東方、德州儀器、英特爾等企業,為數以萬計的員工提供了交通的便捷。
雖然蓉2號線在成都高新區(西區)內僅有18個站點,但整體設站多達47個,連接成都高新區(西區)、郫都區以及中心城區,交通運輸能力極強。在13.7公里首開段中,成都高新區(西區)域內有11個站點(其中4個是預留車站)。
根據規劃布局,待全線建成后,蓉2號線將與成都地鐵2號線、4號線、6號線、9號線等實現換乘,讓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交通系統完全融入成都市域交通網絡。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公共關系專員王飛認為,在軌道交通的串聯和帶動下,企業項目間將實現更多協同發展的可能性,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發展活力也會更強。
以點連線,以線成網。以有軌電車蓉2號線為軸,成都高新區結合產業功能區生產生活需求,規劃構建高效、綠色、便捷的交通支撐系統。一方面,將圍繞蓉2號線的實際情況,優化公交化運營模式,加強接駁。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區還將加強交通路網建設,推進“斷頭路”相關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路網的通達性。(記者 余書婷)
“人產城”聯動 構建“一河一環”公園結構體系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的開展,一大批事關民生的生活服務配套正相繼開工、建設、完工、投用,讓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朝著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城發展。
在位于高新西區的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新校區,基礎建設已經基本完工,桌椅、辦公家具、學生用床等搬運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個月后,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新校區就將迎來第一批新生。在高新西區,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已經形成了一張立體網絡。濱河實驗幼兒園、順江大地幼兒園等一批幼兒園相繼建成投用,西芯小學、尚陽小學等小學不斷向高質量發展,新科學校、濱河學校等滿足九年義務教育需求……圍繞產業布局和就業人群的需求,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正逐漸形成科學化、全覆蓋的教育配套布局。
此外,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還在不斷建設社區綜合體、體育場、衛生服務站等設施,滿足人們對文化活動、體育健身、衛生服務、商業購物等需求。目前,該區域已規劃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綜述已有60余個,包括此次開工的天映路綜合體和合源路運動場。
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方面,高新西區結合功能區發展實際和前瞻規劃,加快建設生態區、綠廊等綠化系統。據悉,清水河沿岸的綠道作為全市天府綠道“一軸兩山三環七帶”中走馬河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在進行示范段建設。天潤路等交通要道的綠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進。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還將構建“一河一環”公園結構體系。(記者 余書婷)
? 精準招商
繪制產業發展圖
開啟“產業鏈招商”模式
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成都融入全球經濟版圖的引領性產業。從2003年英特爾落定成都高新區,到德州儀器、京東方、格羅方德等行業“大鱷”相繼搶灘,成都高新區背后這一支招商機制明確、體系成熟的“招商隊”功不可沒。
隨著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要求的提出,成都高新區再次“扛起大旗”,以招商引資促進產業功能區建設。成都高新區以項目為抓手,逐步建立起一套精準化的招商體系,開啟了更具目標性的“產業鏈招商”模式。一方面,梳理出區內電子信息相關企業,繪制產業發展地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相關企業、項目,尋找和彌補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同時,瞄準六類500強、全球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鏈條、成集群地引進重點項目。
為了保障功能區的建設,成都高新區已形成政策保障、政務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機制,出臺了包括電子信息、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并針對重大項目和技術領先項目采取“一企一策”,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持,逐步完善功能區的建設。同時,成都高新區借助在境內外重點區域策劃舉辦專題投資促進營銷活動、聯合知名企業和行業組織策劃舉辦專業峰會或論壇的契機,與當地的電子信息重點企業進行精準對接,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的招商引資網。“此次集中開工項目之一的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生產及研發基地(三期),就是一個新增投資項目。”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多點支撐、由“點”到“圈”的蓬勃發展之勢。(記者 周雪洋)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成都天府奧體城概念性規劃藍圖初現
下一篇:湖北產小龍蝦飛迪拜“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