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09:40 瀏覽量:2315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隨著全球需求的增加,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在20世紀末開始發展。然而受制于國內相關產業的不足,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長期以出口為主,出口比例占到了進出口總額的80%以上,出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的發展情況。
海關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出口額僅為2億美元,2011年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了10.47億美元。2013年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額躍升至14.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此后一直到2015年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2015年首次超過20億美元。然而,2016年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額僅為19.27億美元,同比下降10.93%;2017年出口額為20.10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018年出口額突破23.68億美元,重新回到歷史高位。
植物提取物近幾年所表現出的起伏除了市場需求和價格的變動外,標準和規范欠缺是關鍵因素。
標準欠缺 市場起伏
隨著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量的提高,被進口國退貨的情況時有出現,并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究其原因,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標準較為欠缺導致。生產企業缺乏有效的參考標準規范,同時,行業集中度不高,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人才技術缺乏,設備工藝較差,競爭力較弱。而由于檢測方法的不同出現的不同檢測結果,也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提取物的不合格情況間接加劇了我國提取物出口形勢的嚴峻。
實際上,團體標準已成為彌補標準不足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已發布團體標準56個,占總立項的70%,標準的立項是助推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如:2015年,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培育發展團體標準;2018年,新《標準化法》在標準分類中增加了團體標準。而在國家標準層面上,除了幾種按照食品添加劑管理以外,有關植物提取物的幾乎處于空白狀態。據統計,在標準制定上,主要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牽頭制定,目前已經發布了5個批次的立項計劃。
內需崛起 規范待出
隨著國內市場的崛起,強大的內需成為拉動植物提取物行業增長的新動力,所以對生產管理的規范迫在眉睫。
近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保健食品原料提取物管理指南》,旨在加強對保健食品原料提取物的管理。指南重點強化了內“消”和外“供”的不同要求,強化植物提取物從生產到銷售的規范途徑,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其實,無論是自己使用,抑或是對外銷售,都應當具備相應的原料前處理能力。
在保健食品植物提取物的管理上,上海起到了“先驅”者的作用。但從整個提取物行業來看,去年9月份河南已經試行的《河南省食用植物原料提取物生產審查方案(試行)》,可以說是開辟了植物提取物生產管理規范的先河。不同的是,河南省食用植物原料提取物生產審查方案針對的是可食用食品植物、藥食兩用食品植物或新資源食品植物等可用于普通食品的植物原料。
此外,《上海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保健食品原料提取物管理指南》與《河南省食用植物原料提取物生產審查方案(試行)》強調的方面也各有所側重,前者更強調過程規范,有利于監管的實施,后者則更強調生產規范,起到指導作用。從大行業來說,兩者是一致的,都是提取物行業不斷完善的標志與保障。
可以預見,隨著行業的不斷完善,國內提取物行業的大發展指日可待。
(施嫻)
鏈 接
已發布的五個批次立項計劃
第一批(7個):虎杖提取物、積雪草提取物、柳枝提取物、人參提取物、水飛薊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越橘提取物;
第二批(8個):葡萄籽提取物、接骨木提取物、槐米提取物、蘆丁、木瓜蛋白酶、蝦青素油、橙皮苷(藥品級)、橙皮苷(食品原料級);
第三批(12個):白柳皮提取物、檳榔多糖多酚、海藻提取物(巖藻黃質)、虎杖白藜蘆醇、金銀花提取物(5%綠原酸)、金銀花提取物(25%綠原酸)、靈芝提取物(水提)、羅漢果提取物(25%羅漢果皂苷V)、羅漢果提取物(50%羅漢果皂苷V)、綠咖啡豆提取物、綠原酸、甜葉菊提取物;
第四批(25個):蘋果提取物(蘋果多酚)、羅漢果提取物(60%-95%)、白蕓豆提取物、當歸提取物、檳榔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花椒提取物、萬壽菊提取物、黑加侖提取物、甜茶提取物、貫葉連翹提取物、紫錐菊提取物(4%多酚)、石斛提取物、甜茶苷、蘆丁、水蘇糖、巖藻多糖、柚皮苷、濃縮茶粉(綠茶提取物)、萊鮑迪苷A、萊鮑迪苷D、槲皮素、番茄紅素、葉黃素、靈芝孢子油;
第五批(28個):枸杞糖肽、枸杞多糖、甘草酸、甘草酸銨、甘草酸二鉀、甘草提取物粉、光甘草定、甘草酊、甘草流浸膏、甘草甜味素、靈芝孢子提取物、刺五加提取物、蝙蝠蛾被毛孢子菌絲體提取物、石斛提取物(水提)、西洋參提取物、蛹蟲草提取物、綠茶提取物、葉黃素酯、黃芪提取物、桑葉提取物、葛根提取物、鹽酸小柴堿、L-鼠李糖、蒲公英提取物、余甘子提取物、蘆根提取物、猴頭菇提取物、當歸提取物(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