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15:37 瀏覽量:2296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保健食品始終是一個關鍵點。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重視程度的日益提升,保健食品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大大促進了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數據顯示,保健食品經歷20年的發展,已成為生產企業近3000家,從業人員超過600萬,產值約4000億的重要產業。保健產業從法規完善、產品豐富、工廠優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進步,保健食品監督抽驗合格率97%以上。產業集中度較高,國內銷售額在前15名的企業占據市場75%以上。有業內人士認為,涵蓋保健食品在內的大健康產業良性發展,還需做好布局,有科學監管。
生產企業需調整策略積極應對
與行業快速發展并存的,是對保健食品市場監管的不斷提升。市場秩序混亂、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營銷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為規范保健食品市場,2017年7月1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頒布的《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施行注冊與備案雙軌制,保健食品終身制不再,再注冊與退出機制使得國家對保健食品的監管變被動為主動。隨后,諸如《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等法規制度陸續出臺,對保健食品行業內集中出現功能聲稱、標簽標識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嚴格的監管,是保健食品行業良性發展的保障。對此,中國營養與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曾表示,未來,保健食品將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無論產品注冊準入、還是市場監管,行業、企業需調整策略,積極應對,謀求新的發展。
保健品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投資于健康”可以有效提高勞動力的工作年限和勞動生產率,促進“人口紅利”更多轉化為“健康紅利”,降低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結構的負面影響,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善健康保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解除群眾后顧之憂,有利于釋放投資和消費需求,拉動增長、擴大就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入新活力。
廈門大學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黃俊翰指出,目前,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醫療、醫藥、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養老等五大基本產業群。一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二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三是健康養老產業;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五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球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4.0%,北美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3.8%,而我國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高達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201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規模為1.55萬億元,而2016年達到5.61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9.4%,若按此增速擴張,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0.5萬億元。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的保健品產業規模只有1121億元;2016年,則達到了2644億元,復合增速達23.7%;2017年,保健品規模近3000億元,是2012年的3倍。目前,國內保健食品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0%,而美國保健食品及膳食補充劑的市場滲透率已近80%,因此,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大健康布局已全面實施
健康產業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擴大,生命科學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未來消費市場將達到上百億級別,大健康行業發展趨向良性。
保健品與藥不同,消費者服用保健品后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安慰劑效應”:即保健品需要長期服用,且高價格保健品的效果更佳,因此保健品天然具備較高的品牌溢價和較強的提價能力。無論從消費量還是價格上來看,保健品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消費升級以及保健品的消費者教育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預期國內保健品市場維持高速發展。另外,從行業集中度看,保健品行業仍較為分散,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我國保健品制造企業平均毛利率可以達到40%以上,凈利率在15%—20%之間,較高的利潤、監管不嚴、進入門檻低等因素,導致大量中小型企業先后進入,廠商數量眾多。截至2017年,我國約有2317家保健品生產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前20名的企業銷售收入僅占38.6%的市場份額,市場末端存在著眾多規模較小、品牌不知名的地方企業。
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結合人們的健康需求,激發保健食品市場持續不斷發展的,是我國健康需求的巨大剛需。當前,保健食品的市場格局、營銷模式,要求企業研發的技術和方法不斷增加,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來滿足不同需求。在營銷模式上,除去傳統商超和直銷等渠道外,微信營銷、電子商務等也漸成主流,銷售模式日趨多樣。
我國保健品品牌和發達國家品牌發展相比仍處于初級階段,品牌、質量、服務價值和競爭力等方面均與國外品牌有差距,消費者對于國外保健品品牌的傾向性也反向刺激國內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場力量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從需求端促進保健品行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拉動行業空間放量增長。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上升至優先發展的國家戰略層面,大健康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新引擎,行業前景向好。 (祝鳳嵐)(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