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11:14 瀏覽量:20515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蔣曉蕊 記者黃照)“路子對了,在家也能致富”。4月初在定文鎮方井村一茉莉花基地60歲周大爺邊工作,邊感嘆家里土地流轉了,然后也可以在這里上班平均下來一年有幾萬的收入。據悉,像周大爺一樣在村民在家里“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都得益于定文鎮聚焦產業發展,持續推進穩定收入政策,讓產業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目前,定文鎮抓好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工程”,今年在疫情防控同時,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定文力量。
村民茉莉花基地人工除草
做好產業“謀篇布局” 建立了一套帶貧益貧防貧長效機制
3月隨著疫情的控制,定文鎮便啟動了生產發展。該鎮圍繞打造犍為縣“萬頃茶浪、幸福家園”產業環線精品,緊盯茶業、茉莉花、柑橘等主導產業,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定下“全年產業發展不低于5000畝”的目標,由鎮領導包片掛聯,實行項目式管理,保姆式服務。于年初分別召開鎮村組三級產業發展會、返鄉人才座談會,明確目標任務,加大政策支持,廣泛動員部署,第一時間吹響了產業發展的“集結號”。各村紛紛立下“軍令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抓好宣傳引導,逐戶逐地落實。
萬頃茶浪
今年以來,全鎮已新栽植茶葉600余畝、柑橘500余畝、蠶桑130余畝、茉莉花100余畝,培育茶葉、茉莉花、優質水果等苗圃100余畝。新建茶葉加工廠項目引進業主、選址用地等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新建茶葉茉莉花交易市場近日可開工,產業發展呈現良好開局。
為降低疫情影響,定文鎮及早謀劃,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以“支部+協會+基地+貧困戶”為平臺,建立了一套帶貧益貧防貧長效機制。通過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鼓勵黨員干部、種養大戶就近與貧困戶捆綁發展,并著力探索代種代養、財政獎補、小額信貸、技術服務、勞務合作等產業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據統計,該鎮已建成脫貧攻堅產業基地4個、專合組織12個、家庭農場8個,今年已帶動貧困戶新發展茶葉200余畝、茉莉花40余畝、柑橘100余畝、青花椒20余畝。
搭建就業平臺 服務群眾致富增收
定文鎮結合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鎮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對貧困戶開展全覆蓋大走訪、大排查。在摸排重點人員、宣講防控知識、落實防控規定的同時,準確掌握貧困戶的思想狀況和家庭實際困難。針對受疫情影響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意愿和產業發展需求,精準摸排,對標補短,加強就業服務,制定幫扶計劃,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定文鎮鎮長徐尚裕介紹產業(左一)
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大戶優先流轉貧困戶閑置土地300余畝,吸納貧困勞動力100余人就近在茶場、果園務工,實現“租金+務工+分紅”三條路徑保障收入,預計今年人均可增加4000余元。
柑橘產業
積極支持在外創業和務工成功人士回鄉發展產業,吸納貧困人口就地就業,目前已有12人達成初步意向。進一步深挖崗位、精準服務、擴大培訓,利用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等平臺,及時推送崗位信息,做好健康證辦理服務,引導貧困戶外出和就近務工。
高標準農田
同時,定文鎮依托成貴高鐵、仁沐新高速、五犍沐等交通樞紐,在合適的區域建立茶葉、茉莉花加工區,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建立現代營銷體系,拓寬消費市場,促進農業特色產業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