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10:12 瀏覽量:17504 來源:經濟日報
不久前,產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玉露和利川紅成為“網紅”,不少網友在微信公眾號留言點贊。“30多個銷售點已全部售罄。”利川紅茶龍頭企業飛強茶業董事長卓萬凱介紹說。
“‘一紅一綠’兩款茶何以如此受關注?這正是恩施州放大生態優勢、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豐厚回饋。”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說,恩施州依托獨特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升級核心要素,全力打造綠色產業升級版。到2020年,相關產業總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武陵深處,一個由全新發展理念支撐起的綠色經濟增長極正拔節生長。
在恩施玉露原產地恩施市芭蕉鎮,不施農藥化肥,自覺維護有機種植生態環境寫進《村規民約》。8家企業聯合成立有機協會,茶農可免費獲得200斤有機肥/畝和全流程技術服務。該鎮工作細化到組,就是為讓有機種植深入人心。
在利川紅原產地毛壩鎮,企業與茶農簽訂生態協議,對農殘檢測合格的茶葉高價收購,對超標茶則采取禁入政策,一旦發現,終身拒收。
環境好了,品質高了,政策扶持讓恩施硒茶突破了產能不足、品質不統一的瓶頸。據了解,恩施現有茶園面積35萬畝,適宜加工恩施玉露的22萬畝,僅18家企業獲準生產恩施玉露,名優茶年產7000噸以上,僅占全省茶葉市場的3%。
深受加工產能不足制約,茶葉龍頭企業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謀劃自行設計國內先進的蒸汽全自動化生產線,但因工藝改造費用高昂、運維成本不菲,讓公司一時難下決心。恩施市稅務局主動上門為其做增值稅進項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稅前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專題輔導,并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潤邦公司總經理張文旗介紹說,借著稅收優惠政策東風,公司加快茶葉生產線升級改造,已擁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4條生產線,年均生產能力4000噸,主打產品“恩施玉露”品牌價值15.27億元。
與此同時,大規模實行電氣化制茶,改變以往用煤或柴制茶污染環境的弊端。具體措施包括:凈化茶園環境,防止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茶園;強化肥培管理,全面控施化肥,增施有機肥,禁用除草劑和禁用投入品,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生態循環模式。預計到2020年,70%茶園將達到綠色食品標準。2018年,恩施州140萬畝春茶實現了零庫存,銷售價格比去年增長10%。(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