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6:02 瀏覽量:23777 來源:中國食品網
會東縣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涼山正南,地處川滇兩省六縣區結合部,全縣幅員面積3226平方公里,現轄19個鄉(鎮)、街道,301個村、9個社區,總人口42.56萬人,有漢、彝、傈僳等3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9%,有少數民族聚居村32個。
近年來,會東縣充分用好少數民族開發資金項目,搶抓機遇、以點帶面,把艾草作為彝族聚居的高原山區產業扶貧的新興產業進行培育,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個進行艾草全產業鏈發展的縣,初步形成“高端艾草看涼山”“振興川艾看涼山”的高原艾草特色品牌效應。
會東縣艾草產業綠色發展
發展現狀
會東高原艾草自2016年試驗種植成功以來種植規模逐步擴大,現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今年還實現向深度貧困縣普格縣推廣種植5000余畝,吸引昭覺、喜德、寧南等縣紛紛前來考察。
在省、州民宗部門大力支持和會東統戰、民宗部門指導下,扶持了艾草產業化開發與創新創業龍頭企業1家,合作社2家。建成占地5680平方米的艾草深加工廠1座,配備有打絨機設備1套、艾絨卷條設備1套、艾產品包裝設備1套、6立方米艾草精油提取設備4套和艾葉茶制茶設備1套。研發推出藍色精油、純露、智能精油、彝緣艾寶、香包、布藝產品、艾柱、艾條、艾葉餅、蚊不叮、鮮艾葉等10余種特色艾草產品,高原艾草產業鏈逐步形成,產、學、研、銷相結合的種植加工銷售體系也日趨完善,“致富草”效益不斷顯現。
高原艾草具有獨特的產品特色優勢 ,各項技術經濟和成份指標居于全國領先甚至世界罕見的地位。2018年會東艾草在全國首次提取出了藍色的精油。經科研單位檢測,會東藍色精油藥用物質含量居全國首位;有109個有益化學成份,為世界最高值;比國內其他產地綠色精油多出了33個化學成份。精油中桉葉油醇、萜品烯、冰片、萜品醇、丁香烯占比分別為18%、4%、5%、5%、5%,而國內其它地方最高值均不到3%。其藍色成分經初步鑒定為愈創木薁類,為全國獨有,可用于燒燙傷、皸裂、凍瘡、濕疹和皮炎等治療及預防,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會東艾草精油的出油率也有很大的優勢,達到1.28%的全國最高產量。這些技術經濟指標意味著,會東艾草的醫藥價值、產品價值和產業前景均在全國處于優勢地位。
會東艾草提取出的藍色精油藥用價值高
產業優勢
低投入高產出,群眾收益有保障。艾草對生產技術要求低,一次種植可多年收益,每年可以收割3至4次,勞動強度和投入僅為種植烤煙的三分之一。按會東縣收購指導價格,種植管理到位,每畝鮮艾草收入不低于3000元,是種植玉米收入的3-5倍。
產業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高原艾草每畝可以提取精油不低于2公斤,可以采收一季艾葉茶,其余艾草可以加工系列艾制品,保守測算每畝產值不低于3萬元,其中農民收入每畝6000元。加上相關的康復養生和文化旅游衍生產業發展,是一二三產業結合、農文旅融合的大健康產業。
適宜種植面積大,規模效應明顯。據統計,會東高二半山區適宜種植艾草面積不低于15萬畝,現達成意愿種植1.5萬畝以上,可形成明顯的產業規模效應。
綠色環保無公害,生態效益良好。相比于糧食作物,艾草基本沒有病蟲害,不需要農藥化肥,無殘留,符合國家無公害綠色標準;根系發達,保持水土能力十分強大,一次種植可以維持10年綠化效果。
經驗做法
高度重視,落實資金支持。
會東高原艾草產業是一項新興產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艾草產業納入政策支持范圍,共計落實少數民族開發資金360萬元用于采購艾草加工設備和種根、建設基地小路和小水工程、舉辦農牧民增收創業培訓班,不斷增強艾草產業的內在潛力。
示范引領,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
2016年,在海拔2000-2400米的高二半山區引種成功;2017年3月建成天坪村50畝的良種繁育基地和200畝標準化科研示范基地,培育出適宜高二半山區種植的優良品種;2018年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艾草1000畝,同年10月成立會東縣高原艾草產業園。通過示范引領推廣,建成江西街鄉天坪村、江西村和木城村3個超百畝的標準化示范基地,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 2020年計劃推廣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
創新創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
2017年,會東落實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培育本土創新創業企業會東縣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到“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來,在少數民族貧困村江西街鄉天坪村建立艾草種植基地,組織成立會東縣天艾專業合作社,建成占地面積5680平方米獨立加工廠房,在謀求企業發展的同時,以創新發展艾草特色產業為路徑,與科研機構強強聯合,不斷創新改良和產品研發,對重點產品進行升級,逐步形成產業鏈。
完善利益鏈,帶動脫貧增收。
會東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增強內生動力為目標,在縣委統戰部和縣民宗局的指導下,采取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社+基地+農戶的“5+”模式,實現散戶經營向規模化、市場化的現代經營轉變,建立起產、學、研、銷相結合的種植加工銷售體系,加大艾草種植大戶獎補力度,完善利益鏈,確保農戶收益。會東高原鮮艾草收購價格穩定,且比國內著名的湖北蘄春和河南南陽產區高出20%。培育合作社2家,268戶種植農戶實現增產增收,其中126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立足優勢,打造特色高端品牌。
2019年6月初,成功舉辦會東縣首屆端午艾草文化節,開展艾草基地體驗、艾草產業研討會、艾草文化產品體驗等系列活動,特邀省內外專家參加活動。四川省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會授予會東縣“高原生態艾草產業基地”和“學會工作站”牌匾,并簽訂合作共建協議。
會東縣率先在全省實施生態農業產品標準,委托四川省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會編制《生態農業產品大涼山高原艾草》(T/STNY 006—2019)標準,并于2020年1月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公示,2020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形成會東生態艾草標準體系,助力農產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生態農產品”標識品牌形象,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2019年10月18日,在“中國——中東歐傳統醫學論壇”上,會東縣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艾草養生康復產品系列,被列為“一帶一路”重點推薦項目,成為各國傳統醫學康復中心采購產品,高原艾草走向世界。
產業前景
省政協副主席、州委書記林書成3月25日到會東調研艾草產業以及4月12日在州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通過發展大涼山高原艾草振興川艾,可以干成大產業,各縣將艾草產業作為涼山州扶貧產業進行打造,在全涼山州進行推廣種植,采取產業扶貧的模式,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州委副書記、統戰部長龍偉4月21日到會東調研也指出,要持續深入做好艾草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切實可行工作方案,擴大種植規模,建成產業鏈,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強做優艾草產業。艾草產業發展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關注,會東將乘勢而上,用5年時間在江西街鄉種植艾草10000畝以上,打造艾草特色小鎮。在全縣推廣種植50000畝以上,打造10億元扶貧產業,建成會東高原艾都。為會東乃至涼山高原山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到會東調研艾草產業。
州委副書記、統戰部長龍偉會東調研艾草基地
(四川省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會、中國食品報經濟觀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