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14:30 瀏覽量:19408 來源:地道風物
每個在高溫“桑拿天”里修煉的廣東人,都有一份獨家避暑“蜜”籍。不論是在爬山的路上,還是在游樂園玩耍的空檔……飽受高溫煎熬的廣東人總能迅速鎖定街坊鄰里的糖水店,然后低著頭默默地“食糖水” !
廣東人不說喝糖水,而是“食糖水”。遵循時令、講究食材配伍的廣東人,在祖代數輩的口授相傳中,將“熬糖水”一事研究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碗滿載食材、不落俗窠的“甜水”,只有在一勺舀起的瞬間,才能暴露其中的重重驚喜,滿載的水果、豆谷、根莖、果實、藥材 ……此時恰如“八仙過海”,施展著各自的魅力和本領。
一碗下肚,不撐不少,“食”到剛剛好。
豆子的相遇,是對糖水的折服
區別于網紅奶茶的年輕熱血和紅極一時,廣東糖水 衍生于廣府飲食文化中的“老火靚湯” ,夏日里的湯水系列不僅能敲啟人們的脾胃,也能補充身體在炎熱中流失的水份。就著一碗甜潤清心的汁水,不知不覺中也就獲取了充足的營養。
在糖水的世界中,豆類食材最為常見。脾氣再“硬”的豆子,到了糖水面前也得變得沙沙糯糯。 要想將堅硬的豆子熬出細嫩順滑的沙感,廣東人有自己的一套實踐和理論。
綠豆海帶沙,是所有糖水中清心降暑的首選。泡發許久的綠豆正值膨脹,與切成絲的廣陳皮 一同入鍋,經過近一小時的文火熬煮,豆皮開花,出沙細糯,陳皮的馨香也已經滲入汁水。緊接著撈出半浮的綠豆皮,再放入菱形切片的海帶,撒上幾顆老冰糖,不久便可出鍋。
綠豆沙的細膩入口即化,海帶軟滑富有嚼勁,是海邊人家獨有的唇齒趣味。但要論綠豆沙的根正苗紅,無論如何都少不了幾棵臭草 ,略懂草藥的人家,必定明白臭草的到來能驅逐廣東人酷夏里濕熱難耐的一切煎熬。
要論廣東人善用的清涼藥膳小食品,龜苓膏 必身先士卒,作為年齡上千歲的糖水界“元老” ,如今卻與廣東黑涼粉、潮汕草粿、客家仙人粄、臺灣燒仙草 一同開起了眾人的玩笑。
有綠豆沙的存在,必然就少不了紅豆沙 的出雙入對。陳皮百合紅豆沙、紅豆圓子湯、蓮子紅豆羹、酒釀紅豆小圓子 ……無論紅豆如何更換搭檔,都是女性在一年四季里經久不變的心頭好。
同樣是浸泡熬煮出沙,年紀稍長的阿婆會在鍋中放入一枚瓷勺 與紅豆“同甘共苦”,據說“修煉”中的紅豆在往返途中會被瓷勺“打磨”得更加細滑。而喜愛百合干 的老廣也常會放入幾瓣百合,香馨糯口更滿足了對養顏美容的期待,也為“紅顏”憑添一絲點綴。
享有豐富物產的廣東人,在熬煮糖水的時候總能隨心更換食材,加入蓮子 養心安神,加入小圓子 糯口有嚼勁,加入酒釀 則多了一些韻味……而不論是色澤還是功效,這一系列的安排都逃不了養顏益氣、養血滋補 的宿命,此時再投入一塊手工熬煮的紅糖 ,冰鎮與否都能讓身旁人臉上泛起絲絲滿足的紅光。
不同于紅綠豆的高調官宣,黃豆 更像是位“田螺姑娘”暗送秋波。有著“南甜北咸”緋聞的豆腐花,來到廣府人家便被贈予了一個清新俏麗的名字——“山水豆腐花” 。
顧名思義,山水豆腐花源自青山綠水間,用新采的山間泉水磨制而成的黃豆漿 細膩似白雪,再用紗布層層過濾,最后點入石膏水,凝結而成的豆腐花滑嫩可口,澆上些許冰糖水 ,甜蜜裹著濃郁豆香沁涼心扉,相比北方咸豆花的灑脫粗獷,山水豆腐花更像是山林間的小仙子。
廣州到順德,只是一碗雙皮奶的距離
不知道有多少廣東人會像我一樣,曾經專門從廣州坐動車到佛山順德,只為吃上一碗正宗的順德糖水 。而順德人,卻總能在匆匆趕路時,突然轉彎,走進一家糖水老店,不急不慢地品上一碗糖水后,再次啟程。
在順德糖水榜中,大良雙皮奶 必定獲得頭牌關注,這全仰賴于順德人自古對水牛 的長期養殖。最初的水牛因易適應環境被當地農民用于耕田勞作,后來人們發現水牛奶的乳脂含量遠超花牛奶,比起花牛奶更加香醇營養有風味,奶汁甚至能達到“掛杯凝珠” 不滑落的效果。
小小一碗雙皮奶,卻有著繁瑣的制作工藝。燉好的水牛奶沖入碗中,表面凝結形成奶皮后將水牛奶倒出,隨后在水牛奶中加入蛋清與砂糖 ,攪拌均勻過濾后再盛入碗中蒸燉半小時。留在碗底的奶皮 與水牛奶中的奶脂 重新匯合凝結在表面,舀起一勺能將整張厚實的奶皮提起,是雙皮奶的恰到好處。
曾經的大良輝記老掌柜會在雙皮奶表面放上兩粒松化蓮子 ,這就是“湘蓮雙皮奶” 稱號的由來,還會為食客奉上香茶一杯,以調和客人的口味。而此時,大多數的順德人會在雙皮奶上攤一層秘制紅豆 ,入口即化的細滑豆沙配著香滑鮮嫩的奶香,濃郁仿佛隨時都將會從口腔迸出。倘若再拼上一份新鮮的香芒 ,則更增添一番熱帶水果的風味。
水牛奶的濃郁醇厚給予大良人極大的遐想空間,也成就了更出挑的美味。鳳凰奶糊 ,是雞蛋與水牛奶的結合;鮮榨老姜汁 與水牛奶的偶遇成就的卻是另一番佳話。
傳說番禺沙灣鎮的一位年邁老婆婆咳嗽始終不得痊愈,姜汁太辣又無法下咽,媳婦在旁焦急萬分,失手將牛奶混入了裝著姜汁的碗內,不久牛奶竟然凝固,姜撞奶 也就成型了。
做法流傳到了順德,人們用水牛奶將姜撞奶的風味發揮更加爐火純青。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一碗姜撞奶下肚,暖意恣肆全身,驅寒除濕,是廣東人四季青睞的滋補佳品。
同為水牛奶制作,始創明代的“金榜牛乳餅” ,則是順德數代人日常佐粥輔餐的別樣小食,集合咸香甜口味于一身,與雙皮奶、姜撞奶一同成為順德人享用至今的“口福三寶”。
老廣的糖水煲,可以滿載一切
廣東人的包容,體現在廣東人的糖水中,他們的糖水煲,能包容下一切食材的個性。
糖水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煲糖水的阿婆阿姐為了自家店鋪的口碑,始終如一地對食材精挑細選和瘋狂撒料,使糖水以良心平價和貨真價實的品行滲透進廣東人午飯后的所有時間。
的確,廣東的食材好似沒有脾氣,它們可以任憑人們隨意搭配。但這外行人看見的隨意混搭,其實飽含道不盡的講究和搭配 。
一道茅根竹蔗水 清甜降火,留下食材是糖水,瀝出汁水是飲品,也是老廣們“打邊爐”時的必備飲料。茅根、竹蔗、胡蘿卜、玉米、馬蹄或雪梨 的成團,是“英雄不論出處”的最好注解,不論是蔬果草藥,四五樣甘甜就此甜蜜擁抱。
而馬蹄 的爽脆卻是它一貫的通行牌,搖身一變又可與雪梨來一場滋潤幽會。雪梨滾刀塊與剝皮馬蹄一同燉煮,最后放入冰糖或者蜂蜜,就是一道清熱潤肺的清甜良方。而雪梨與川貝的單挑,又成為另一道廣東糖水的經典之作——川貝雪梨水 。
廣東人對馬蹄的偏好不止于此,潮汕人對馬蹄的酷愛更勝一籌。一道蓮子綠豆馬蹄爽 中便以窺見一二,去皮綠豆泡發與蓮子、馬蹄碎一同下鍋熬煮,待綠豆出沙、蓮子軟糯時便可將馬蹄粉勾兌的芡汁徐徐倒入,沸騰后放入冰糖,羹汁清潤滑喉,馬蹄爽脆多汁,足以抗拒炎熱的苦悶。
如果想要在下午茶時間增添一點飽腹感,那不妨食上一碗根莖類食材主打的糖水。
紅薯煮的軟軟綿綿,滲透著姜片與紅糖的暖意,一碗姜薯湯 是飽受空調困惱女生的座上賓。也可撈出幾塊粉糯的紅薯拌上木薯粉做成芋圓 ,粉糯的紅薯配上Q彈的芋圓,也是一個可愛的組合。
緊鄰廣東生長的廣西荔浦芋頭 ,也被廣東人一網打盡。可以與紅薯出雙入對,也能做成最正宗的純芋圓而風靡五湖四海。
有了荔浦芋頭的加持,香芋西米露 必然要在廣東糖水中位列前茅,煮到火候的荔浦芋頭黏稠出沙,粉糯的紫色配上一粒粒透亮的西米,在奶白椰汁的撮合下,就是童年里那個最爛漫甜蜜的夏日。
彈性十足的西米一不小心,就降落到楊枝甘露 的碗里。楊枝甘露是十足的港式身份,出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利苑酒家,它恐怕是難以想象自己有一天能憑借一身酸甜可口和消暑降溫的本事火遍大江南北。
濃郁的熱帶香芒成汁成塊,混搭起酸澀口感的柚粒,在奶油質地中蛻變絲滑順口,成為暑夏南北食客心底最迫切的渴望。
有著雙重身份的木瓜,早已擺脫“水果還是蔬菜”身份的嘈雜爭論。木瓜燉奶、木瓜奶凍、木瓜椰汁西米露、木瓜雪耳羹 ……便是木瓜兢兢業業的見證。
廣東盛產木瓜,廣東人能第一時間享受到最新鮮熟成、滋味口感堪比水果的木瓜。水果般甜蜜肉質泛著紅潤,飽含汁水,無論是配上牛奶、椰汁 還是燉成滑糯的羹汁 ,抑或與奶凍 同甘共“冷”,都是木瓜最拿手的絕技。
正宗的廣東糖水,多是誕生于臨街老樓的一層商鋪,幾張板凳和折疊桌、一把風扇、一個嘰嘰呀呀不間斷放著粵語泡沫劇的電視機,就是老廣們約定俗成的“老地方” 。傳說中光收租就要忙活半個月的本地人“方姐”和“霞婆”,轉身就是糖水店里的神秘掌勺人。
每當熬好的糖水經過冰鎮,送入口中,一大勺冰爽清透襲來,讓人瞬間暑氣消散、神清氣爽,而緊隨而上陣陣甜蜜軟糯的口感安慰,能從感官到心靈秒殺一切氣泡飲料,再加上糖水的溫和滋補,就此一舉成為老廣們心照不宣的快樂秘籍。
上一篇:蜀大俠龍頭火鍋煉成記
下一篇:師恩難忘追夢未來——宜賓天立學校舉行初三年級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