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1:42 瀏覽量:193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何義濤) 12月16日,由人民健康、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活動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健康責任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與會嘉賓共同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建言獻策,同時發布了《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
2020 年健康責任論壇活動現場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圍繞中醫藥抗擊疫情的經驗和貢獻進行了主題演講。張伯禮表示,要切實貫徹中西醫并重的方針,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不但是戰勝疫情的法寶,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在這次疫情救治中,可以看到中藥的貢獻——花錢少、作用大,并且防治結合、平戰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的常態化,要加強中醫疫病學研究,提升中藥救治能力,充分發揮中藥在健康中國中的作用。
2020 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李大寧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全力救治患者,挽救生命。中醫藥治未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過中醫藥進行健康養生的消費需求將得到更大的釋放。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是政府政策引導、學會搭建平臺、社會資本助推的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很好的嘗試。要緊跟健康中國的步伐,把握健康服務的新機遇,用升級的優質產品和服務,為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次疫情更讓我們認識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需要參與到健康的全過程。推進健康中國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表示,對于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的研究,旨在讓民眾信得過、看得懂、學得會、做得來,引領民眾提升中醫藥健康意識;要提升民眾對指數報告的認知度,更要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豐富民眾參與方式,突出中醫藥特色;要注重健康指數報告的創造性轉化,突出健康指數報告的學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與會表示,從這次的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中看出,60歲—80歲人群的健康指數相對良好。說明這些年對于老年群體的健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而20歲—50歲之間的人群是健康的弱勢群體,需要加強。希望下一步健康指數的課題調研更加深入、更加細分,把成果進行梳理以后做縱深的研究和推廣。
“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及評估系統”發布儀式同期舉行。據悉,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自2015年啟動以來,今年是第5次發布。旨在通過傳播“養生固本,健康人生”的健康理念,普及養生知識,為社會大眾提供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法,提升民眾健康素養。搜索“健康指數評估”小程序,科學評估健康狀態及風險,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養生方案。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解讀報告稱,從近5年的指數變化來看,在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今年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健康指數基本上是持平的。從影響健康的因素來看,焦慮情緒的比例有所增加,飲食規律上肉食比例增多,民眾采取中醫養生的比例有所提升,采取中醫的方法進行疾病預防的比例顯著提高,積極運動相對下降。從中醫角度來看人體的體質狀態,比例最高的是陰虛、熱和血虛,這是一個提示。從人體臟腑的功能狀態來看,脾、腎、胃這三個方面影響是最明顯的。從中醫證型分布來看,研究發現主要問題表現在脾胃濕熱、肝腎陰虛、肝血虛。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李燦東建議人們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方法、適當的運動鍛煉以及積極的心理狀態這幾方面來提升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
作為中草藥健康產品企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黃健龍致辭表示:“經歷了這次疫情之后,我們更加意識到企業承擔著推動中醫藥發展、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的健康責任。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發揮中草藥免疫和預防的作用,提升人們的健康水平;二是加強科技創新、加強供給側的改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去武裝古老的中華養生文化;三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文化自信。”
圓桌論壇環節上,與會嘉賓圍繞“中醫健康指數如何推動人民健康水平提升”主題進行精彩的分享與交流。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中華中醫藥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張晉,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何麗云,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劉鳳斌,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賀娟,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分析了“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的亮點,從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角度,分享個人如何提升免疫力的建議和方法,從發展健康產業、助力健康中國的視角,探討了企業應該承擔的健康責任。
上一篇:新茶飲創新營銷打破“網紅短命”魔咒
下一篇:浙江杭州余杭塘棲舉辦第二屆蜜餞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