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0:22 瀏覽量:23926 來源:農民日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建議》專門拿出一章,特別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表明“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也說明農業農村仍然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弱項和不足,需要在“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加快補齊補實。
“十三五”以來,我國“三農”事業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據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財政農林水支出從2015年的1.7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3萬億元,其中農業農村部參與安排管理的農業農村投資累計達1.7萬億元、比“十二五”增長84.7%。圍繞“十四五”時期和明年農業農村投資工作,要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大謀劃推進力度。
統籌整合存量財政資金,集中力量支持干大事。“十四五”時期,既要立足調整優化存量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注重從源頭、機制統籌整合各個渠道的財政資金,又要采取“騰籠換鳥”等方式,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集中力量干成幾件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意義的大事要事,重點支持建成10億畝以上高標準農田,推進1.4億畝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開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集中突破一批農業農村領域“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支持推動長江十年禁漁,特別是把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放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和治理鏈數字化改造。
多元拓展資金投入渠道,爭取資金為我所用。繼續推動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規模。繼續指導各地充分抓住政策窗口期,強化項目儲備與設計,從建設單個項目向設計實施集成項目轉變,不斷擴大地方債用于農業農村領域的份額,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核算辦法、建立考核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土地出讓收支信息平臺等重點工作。
打通工農城鄉循環,盤活用好農村“沉睡”資源。“十四五”時期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要求,研究農村“沉睡”資源盤活用好問題,挖掘或撬動更多資金投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等,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探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上市流通試點。探索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流通交易農村集體資產股權,享受資本溢價,吸引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對農業農村進行改造升級。
積極推動謀劃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十四五”時期,要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謀劃推動設立鄉村振興基金,采取“母基金+子基金”模式,引導地方設立鄉村振興基金、重點產業投資基金,打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落地通道,帶動金融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強化農村金融服務的制度性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