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1:03 瀏覽量:10446 來源:農民日報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貫徹好黨的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將人民至上理念真正轉化為農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將宗旨意識融入實踐,建設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這就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增強為民服務實效,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增強為民服務實效,應切實加強陣地建設。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要辦好事情、實現振興,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保障村級組織穩定運轉,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近年來,多地加強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做法值得借鑒,通過定期組織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教育講座等活動,宣傳黨的政策、調研群眾需求、解決群眾訴求,有利于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積極作用。同時,應充分利用講習所、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資源,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文藝作品,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群眾精神風貌。陣地建設做得好,還利于增強群眾對村莊的歸屬感,提高其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意識和熱情,為“眾人事眾人商量”、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夯實思想基礎。
增強為民服務實效,應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發揚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精神,時時刻刻牢記宗旨、心系群眾。要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多聽農民呼聲,豐富基層民主協商實現形式,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堅持問題導向,擴大工作覆蓋面,深入了解農民群眾的訴求和期望。要做好群眾貼心人,多從群眾角度換位思考,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注重實際效果。要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避免“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出現。
增強為民服務實效,應建立健全服務體系。要通過創新基層管理服務機制,優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例如近年來,諸多地方整合服務事項,推動建設“一站式”綜合便民平臺,并結合現代化信息手段,加強網上服務站點建設,使基本生活保障、衛生健康、教育就業等服務辦理更加便捷有效,“最多跑一次”“網上辦、馬上辦”受到群眾歡迎。但也應注意到,農村尚有一些特殊群體,如殘障人士、獨居老人等,因行動不便、不會上網等原因,缺乏自主辦理事務的能力,需要更多關愛幫扶。為此,應進一步健全關愛服務體系,對部分群體提供上門辦理、人工辦理等“綠色通道”,實現便捷辦事“不落一人”。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