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1:33 瀏覽量:3027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元旦假期,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迎來眾多粉絲觀摩。一根小小辣條之所以能逆襲成當代網紅,離不開求變與創新。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辣條企業不僅創新融入互聯網產品思維抓住年輕人的胃,還開展跨界營銷。目前,中國辣條品類年產值將近600億元,品牌辣條賣到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在中國脫貧攻堅戰中貢獻力量。“平江辣條企業幫助5000多貧困戶穩定脫貧。”湖南平江縣扶貧辦主任葉劍芝說。
辣條是將小麥粉和水的混合物通過高溫高壓,再添加辣椒、味精、食鹽滲透入味而成。它起源湖南平江縣,最初是麻辣味的。目前,中國超九成辣條企業系平江人創辦,平江辣條產值約為200億元,安排就業近7萬人,但在行業初創期,因生產門檻低、經營不規范等問題,辣條被貼有“垃圾食品”“不健康”的負面標簽。
“在辣條遭遇全國性大危機時,縣內超100家辣條企業主動停業整改,協會設立24小時舉報熱線,對舉報不規范生產企業者給予高額獎勵。”平江縣食品協會秘書長陳鵬說,多輪整治后,中國辣條企業數量幾乎減半,但辣條行業產值卻從最初的幾億元增加到三四百億元。
盡管此時多數辣條企業已通過QS生產許可認證,實現標準化生產,但行業依舊不能徹底擺脫老標簽,偶爾曝出問題企業、問題產品,整個行業都要“買單”。眾多辣條企業紛紛轉型升級。“辣條一哥”衛龍采用全自動化無菌生產車間;鹽津鋪子斥資數千萬元打造無塵車間;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辣條生產線全流程智能化控制……
平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監管人員則把自己從“抓老鼠的貓”變成“保姆”和辣條專家。“去年以來,12家辣條廠投資1300萬進行潔凈車間改造,有52家投入近3000萬升級廠房設備。”該局副局長吳練中說。
“健康化、產業化、高端化、正規化及品牌破圈、互聯網營銷,是辣條逆襲的重要因素。”見證辣條崛起的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榮譽會長劉送保說,辣條“國標”出臺也促使企業提高生產車間的環境和衛生標準,嚴格管控原料質量。
但是,辣條行業仍存在品牌不響、標準建設滯后等瓶頸。“辣條是地方特產,風味獨特,發展空間大,但需繼續提高企業門檻,做好生產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研究辣條多年的武漢輕工大學教授李慶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