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0:35 瀏覽量:21617 來源:農民日報
大概在十幾年前,北京市開始舉辦草莓嘉年華和世界草莓大會、種子大會、食用菌大會、葡萄大會,且每年都會召開。如果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還會繼續召開櫻桃大會,蘋果也還會搞休閑大會。通過會展,北京農業集合了各種資源和要素,實現了轉型。
未來的農業應該是融合化發展,農業將在未來實現由一產向三產的飛躍。
北京的農業為什么說融合化發展?因為外地能生產的東西,北京也能生產,從純經濟效益來講沒有競爭力。四川成都的草莓運到北京賣50元1斤的時候,市民到鄉村去采摘草莓會摘到120元1斤,就是因為服務業滿足了消費者的體驗、科普、休閑娛樂的需求,提供這樣的價值,自然會有回報。
鄉村振興產業的描述是什么?產業興旺。生產發展,原來追求是量,現在追求是競爭力,其實里面就是品牌的問題。我給北京很多的農產品起過口號,草莓是農民給市民的禮物,是甜蜜的禮物;櫻桃也是農民給市民的禮物,櫻桃是多彩而甜蜜的禮物。
作為生產者關注農產品不僅僅是產量、品質,還要關注其顏色;游客到溝域里去體驗、去采摘、去觀光,不僅僅看山色,還要看五顏六色的農產品。
未來的農業是智慧化的。農業人口慢慢往外轉移,我們通過努力讓他們回來,通過努力讓外人關注我們的農產品,讓農業更智慧,就是一條重要的思路。如果網上沒有照片,不能夠打動消費者,那就不是智慧的;如果導航導不到那里,微信付款不能接收,沒有辦法預訂,也沒有辦法快遞,那同樣不是智慧的。所以,品牌農業發展的未來一定要智慧化。
實際上,隨著未來的發展,品牌農業和休閑農業相融合,都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我們必須把其看成服務業,僅僅是融合還不夠。北京市在幾年前就把農業農村部門列為文化產業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從那時候開始北京市政府就認為農業是文化產業,這是個很大的飛躍。如果我們把農業認定是文化產業,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有空間,更有味道,我們的農業提供的是物質和精神雙重產品的產業。
文化特色、區域特色、品種特色和品質特色是特色不同的方面。品質是做品牌的基礎,是良心。很多從業者做的失敗是其產品品質不行,品質一定要提出來的。創意是做品牌的靈魂,你投入的多與少不是關鍵,關鍵是有沒有魂,我覺得要認識到這一點,只有靠創意才能成功。
(作者系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處處長)
上一篇:乘勢而上 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下一篇:湖北枝江農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