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5:17 瀏覽量:12558 來源:農民日報
2020年,極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充滿希望的開局之年。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剛剛落幕,如何認真學習落實會議精神,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思考實踐。
新發展階段要努力實現高質量保供,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不僅要保數量,而且要保多樣、保質量。根植農村、服務農業的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穩產保供方面有著天然的帶動作用。
新發展階段要加快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內強素質、外強能力,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普遍規律。截至2020年11月,全國農民合作社已達224.1萬家,輻射帶動近一半的農戶。
農民合作社在引領帶動小農戶發展中具有獨特功能作用,是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有效組織形式。農民合作社“姓農屬農為農”,本質上是自愿聯合、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服務好農戶成員,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難題,是其與生俱來的天賦功能,也是其最大的價值所在。
加快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吸納土地等資源資產入股,實現要素分紅;吸引返鄉下鄉人員入社,拓展農業農村內部就業空間……這些都是合作社繼續發展壯大的方向。
新發展階段要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有利于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超90萬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超16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超9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7000萬戶。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實踐表明,農業生產托管作為社會化服務主要服務方式和經營方式,具有廣闊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已經成為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路徑。
服務組織普遍采用深耕深松、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等綠色技術,減肥減藥10%-25%,提高了病蟲害防控水平和土壤肥力,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有力推動了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對于黑土地的保護、農業技術的落地等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新發展階段要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培育家庭農場。這有助于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穩步提升經營效益。截至2020年4月底,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填報數量超過87萬家。
準確把握培育家庭農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家庭經營;“促發展”是現階段工作主基調,壯大群體規模,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引導種糧,支持多元化發展;堅持“寓管理于服務”的工作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堅持探索創新豐富家庭農場支持手段,既謀劃普惠性政策,又制定差異化措施,鼓勵因地制宜,探索創新。
新發展階段要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發揮作用。合理加工、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有助于實現減損增供、減損增收、減損增效。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等,可以建設烘干、儲藏、商品化處理等初加工設施裝備,延長農產品供應時間,拓展初加工范圍,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