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0:22 瀏覽量:1444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與膽固醇、飽和脂肪和血紅素鐵水平升高有關,并使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增加。肥胖與心血管疾病也脫不了干系,但也有研究提示存在“肥胖悖論”,即肥胖的心血管患者反而死亡風險較低。究竟是胖點兒好,還是瘦點兒好?究竟還能不能吃紅肉和加工肉類?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Clinical Nutrition最近發表的研究之中,其實瘦人多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可能更危險。
該研究納入超過42.8萬名參與者,其中23.4%參與者為肥胖患者。在中位隨訪7.2年之后發現,32.7萬名不肥胖的參與者中有1237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82人死于腦血管疾病,1308人死于缺血性心臟病;在10萬名肥胖的參與者中,相應的死亡人數則分別為600人、149人和552人。總體而言,食用紅肉或加工肉類會增加心血管死亡和總體的死亡風險。每周多吃1份(42.5克)紅肉或加工肉類,相應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就會增加5%,而肥胖者和非肥胖者多吃1份的紅肉或加工肉類,風險都會增加4%。
不肥胖的參與者多吃紅肉或加工肉類,還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風險,食用最多的1/3參與者和最少的1/3相比,風險增加了15%,而在肥胖的參與者中卻沒有發現相似的結果。同時,研究也沒有發現食用紅肉或加工肉類對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
不過,研究中也發現肥胖的參與者多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并不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反倒是不肥胖的參與者“中招”,但這一現象背后的病理/生理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研究中的紅肉包括牛肉、豬肉和羊肉;加工肉類包括培根、火腿、香腸、肉餅、烤羊肉串、漢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