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11:42 瀏覽量:3536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為豐富黨建工作形式,提升黨建工作效果,幫助年輕記者編輯直觀了解感受國情民情,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5月4日,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副社長李紅文率領報社部分黨團員到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行唐縣考察調研,就加快農業品牌化建設、推動縣域食品工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等進行深入探討。行唐縣委書記楊立中、宣傳部長敦盾等縣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
黃國勝一行參觀當地特色食品企業
考察企業 關注產業發展
行唐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積966平方公里,素有“五山兩坡三分田”之稱。行唐屬農業大縣,被評為“中國行唐大棗之鄉”“中國優質大棗產業基地”“全國牛奶生產強縣”“河北省乳業名縣”。此外,行唐縣是國家農業開發重點縣和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享受國家特殊扶持政策。
黃國勝一行考察了行唐縣傳統企業佰旺酒業、萬果紅酒業以及大山兄弟土特產有限公司,認真聽取了企業有關人員就產品生產工藝以及質量安全、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介紹。
佰旺酒業負責人盧麗芳表示,公司從德國引進世界一流的酒水處理設備,將傳統的棗酒與盧府系列白酒釀造成既保留特色又無副作用的健康型白酒。同時,在酒原料、生產以及銷售方面實現全程可追溯,保障了食品安全。據了解,該公司科研力量雄厚,擁有國家級釀酒師、調酒師和品酒師等各種專業技術人員達40多名,其產品2010年獲得河北省優質產品和河北省名牌產品,是國內唯一一家獲批專業生產棗香型系列白酒的企業。
萬果紅酒業負責人介紹,公司依托現代科技,組織釀酒專家,通過研究和試驗,在傳承釀造古法的基礎上,創新建立起一套紅棗釀酒現代生產工藝,使紅棗古酒種萌發新枝。此工藝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此外,用紅棗釀酒是一條省糧、節地的有效途徑,將帶動棗樹種植的發展,增加棗農收入。
大山兄弟土特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依托行唐縣山坡坡農林專業合作社,加工生產黑花生、紅棗、小米、紅薯、核桃等系列土特產品,集種植、深加工、銷售為一體。 年加工各類綠色土特產品1230噸,帶動農戶1300戶,種植基地2000多畝。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與貧困村合作,免費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并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帶動周邊4個鄉鎮、7個貧困村、1800多農戶(其中貧困戶1200多戶)走向共同富裕,取得了“企業獲利,農民致富”的良好效果。
建言獻策 助力脫貧攻堅
在交流座談中,楊立中表示,近年來,行唐縣根據現有產業優勢,結合群眾種植習慣,將紅棗、紅薯、奶牛以及核桃、中藥、肉驢等“兩紅一白、兩種一養”六大產業作為全縣主導特色產業。據介紹,該縣共有棗樹60萬畝,常年產量13萬噸;紅薯種植面積5.1萬畝,年產量5.3萬噸,主要產品為紅薯粉條、紅薯脯等;奶牛存欄7.58萬頭,養殖場區87個,打造“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范縣”;在肉驢產業上,該縣專門組建了肉驢技術服務及招商引資隊伍,積極與企業對接,擴大養殖規模。他說,貧困縣的發展需要各方支持和幫助,《中國食品報》作為食品行業全國性專業媒體,在行業內擁有大量資源。希望借助報社這個平臺,把行唐縣的食品品牌打出去,把優勢資源引進來,為當地食品工業發展注入更多力量,助力行唐縣脫貧攻堅。
黃國勝表示,《中國食品報》作為根植于食品行業35年的專業媒體,堅持立足大食品大健康全產業鏈,打造融媒體綜合立體服務平臺,為地方和企業發展食品與健康產業服務。行唐具有區位和資源比較優勢,具有發展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基礎。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推動食品產業發展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績突出,但食品工業規模化集聚不夠,產業大多處于低端,品牌影響力相對不足。他認為,行唐縣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推動產業集聚,尤其是要著力提升“兩紅一白、兩種一養”建設的集中度,更好地帶動精準扶貧,打好整體脫貧攻堅戰。另外,行唐縣應借雄安新區建設的東風,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特色小鎮以及田園綜合體建設,服務千年大計。同時,還要加大品牌建設,提升資源利用價值和產品附加值,培育從區域到全國乃至世界的名優食品品牌,讓現代食品工業在行唐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行業媒體,我們會長期關注行唐縣食品工業的發展,并積極為其牽線搭橋,助力脫貧致富的道路越來越寬、越來越暢通,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黃國勝說。本報記者 王金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