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10:27 瀏覽量:1071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上海是全國咖啡店最多的城市,總數達到上萬家。對于這個城市的居民來說,喝咖啡是一種社交活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如同春天悄然綻放的花蕊一樣,最近,在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上,一家社區咖啡店靜靜地開了。
清水紅磚,梧桐掩映,走進這家星巴克社區咖啡店,除了規模更小巧、環境更雅致,乍看上去和一般的咖啡店沒什么不同。然而,細品之下才發現,社區咖啡店在咖啡的香醇之外,還多了一份責任的甘甜。
聽障人士在咖啡店有機會找到工作、待業人員在這里得到培訓、社區65歲以上戶籍老人可享免費升杯或者飲品優惠……咖啡+公益,是這家社區咖啡店的最大特色。
咖啡店所用的空間,是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綜合服務體——“66梧桐院·鄰里匯”的一部分。在上海,各個區都在建設自己的社區綜合服務體,鄰里匯就是徐匯的社區綜合服務體品牌。依托這些服務站點,黨建、助餐、養老、親子等多種需求,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輕松搞定。
2020年,梧桐院鄰里匯入選首批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除了新開的咖啡店,這家鄰里匯還設置了社區食堂、文藝茶館,有煙火、有音樂、有咖啡,更有濃濃的溫情。
市民游客在衡復歷史風貌區走累了,社區咖啡店是一個好去處。咖啡店內的星巴克聽障伙伴許曉瑛通過手勢比劃著說:“我熱愛咖啡,也感謝有這么一個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我越來越有信心變得更獨立、更優秀。”
社區咖啡店開業當天,社區居民諸佳文來到店里參加了咖啡師的培訓。由于疫情沖擊,去年一年他處于待業狀態。“過去我一直從事設計工作,通過社區咖啡店了解咖啡師的工作、學習新的技能,感覺以后有更多的就業選擇。”諸佳文說。
如今,像星巴克鄰里匯門店這樣的咖啡店,又有了新的意義:傳遞愛心、倡導公益。
同樣在徐匯區,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店長是一位聾啞咖啡師,在咖啡沖調大賽中還得過獎。這樣的咖啡店,讓網友直呼“太可愛、太溫暖了”。
在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去年開了一家名叫“Healing Coffee”的咖啡店,三名已出院的患者經過了6個星期的培訓和心理建設后,作為見習咖啡師開始輪流擔任調制咖啡、收銀、結算的工作。醫院的專家表示,精神病人通過治療恢復,達到穩定期以后可以進入大部分行業從事工作。
“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咖啡+公益,是我們在基層治理中的一個新嘗試。通過在鄰里匯搭建一個平臺,吸引星巴克這樣的商業力量參與,希望社會公益參與的主體更多元、發揮的效應更持久。”徐匯區天平街道黨建辦主任楊華說。
起源于非洲的咖啡,因具有提神的效果,一度被稱為魔力飲品。據記載,1853年,一名英國藥劑師把咖啡帶到上海,魔力飲品從此在魔都扎下了根。
很多人第一次喝咖啡,往往不習慣它的苦澀味道。但地處大江大海交匯處的上海,很快接納了這種舶來品。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特色咖啡館,以及深厚的咖啡文化,成為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寫照之一。
“BE STRONG LIKE COFFEE(像咖啡一樣堅強)!”去年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處在關鍵期,南京路上的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悄然恢復營業。這樣一句標語,撫平了很多人的不安心情。
今年的上海兩會上,會場里的自助咖啡機,用上了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通過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顆豆子很快在國內“生根發芽”,成為商品和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
如今,魔都咖啡文化的內涵還在延伸。在社區咖啡館,一杯小小的咖啡,連接起政府、居民和社會,讓一些特殊群體,得到社會的更多信任和支持,這是咖啡魔力的另一種體現方式。開放、創新、包容——在裊裊不絕的咖啡香中,完全可以品出這座城市的獨特氣韻。(何欣榮 黃安琪 王翔)
上一篇:上海多家奶茶店存操作不規范問題
下一篇:可口可樂將限量試銷紙瓶植物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