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10:39 瀏覽量:1908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王京臣 通訊員靳軍)有研究表明,“生命早期1000天”的營養健康狀態,尤其是母親的孕前和孕期健康對后代健康可造成深遠影響。那么,母親孕期肥胖會給后代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進行營養調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學波教授領銜的食品分子營養與健康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母親孕期肥胖可導致后代認知和社交行為缺陷,而給母體或后代補充膳食纖維,可改善這些缺陷。
據了解,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腸道微生態—代謝物—腦”軸在高膳食纖維飲食干預母親孕期肥胖引起的子代認知和社會交流能力障礙作用中的新機制,其成果3月1日在線發表于《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這是我國食品界在這個國際頂級刊物發表的高水平論文之一。
研究團隊調查了中國778位7—14歲的兒童,發現了母親肥胖與后代的低水平認知和社交能力密切相關。利用肥胖小鼠模型發現,母親肥胖會擾亂自身及后代腸道菌群的穩定狀態,降低后代學習記憶及社交能力。而以高膳食纖維飲食干預肥胖小鼠及后代,可顯著改善子代腸道菌群結構和腸道代謝物組分,減輕突觸結構損傷和小膠質成熟缺陷,提高其學習和社交能力。
研究還采用母親菌群移植、子代共籠試驗、微生物代謝物短鏈脂肪酸干預試驗等方法,進一步證實了高膳食纖維飲食對于神經系統發育的營養干預作用是依賴于對腸道菌群及其代謝過程的調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營養與健康系副主任劉志剛教授介紹,2016年世界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超重,15%的人處于肥胖狀態,而到2025年,世界肥胖女性的比例將超過21%。該研究就是從這一背景出發,力圖破解母親肥胖與后代腦功能發育的關聯性問題,并嘗試尋找可能的營養干預方式。
該研究發現,無論是人群的數據還是動物試驗的研究結果都表明,孕前和孕期的肥胖與后代的認知功能、社交能力的下降密切相關,而這一代際之間的關聯是由于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蔬菜、水果、粗糧類食物中富含膳食纖維,該研究成果為高膳食纖維飲食對生命早期神經發育的精準營養干預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歷時3年,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德國洪堡學者項目、美國康奈爾—唐氏基金會人才項目、陜西科技創新團隊項目以及該校“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學科群”建設項目等支持。
上一篇:消費理念升級推動需求增加 國內蕎麥精深加工將迎發展新機遇
下一篇:紅星美羚奶山羊良種繁育推廣見成效 1500余只小羊羔順利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