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08:57 瀏覽量:1086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春雨綿綿,蘑菇也隨著春天的腳步冒出了地面。由于近年來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較為頻繁,為了保障同學們的食品安全,也為了增進同學們對菌類相關知識的了解,2021年3月28日,四川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安全協會、食品健康與工藝研發協會、四川省微生物學會聯合,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綜合樓舉辦了以蘑菇辨識為主題的“采蘑菇指南”活動。
本次活動由協會指導教師、四川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孫群教授和曾維才副教授特別邀請四川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四川省微生物學會副秘書長何曉蘭博士主講,有趣的主題和專業的講解吸引了兩個協會很多同學以及部分吳玉章學院同學前來參加。
同學們認真聆聽何老師的講解
活動伊始,孫群老師提出此次活動是“微生物學和食品科學的結合”,貼近生活,有較強的實用性。何曉蘭老師介紹了包括松茸、塊菌、羊肚菌在內的十幾種四川省內主要可食用菌類,省內及周邊地區的各大菌類交易市場,省內不同食用菌的主要出口國家。詳細介紹了各主要菌種的外觀、口感和主要分布地區,其中,雅江松茸、涼山菌塊等因其優秀的品質較為出名。
何老師介紹了省內幾種常見的不可食用的毒蘑菇,例如:肉褐鱗環柄菇、黃蓋鵝膏菇、條紋盔苞菇等。其中,條紋盔苞菇與野生金針菇相似,鹿花菌與羊肚菌相近,都較容易與常見的可食用菌類混淆,從而導致誤食中毒。有的毒蘑菇誤食后會使人產生幻覺,例如裸傘;有的會引發腸胃炎,例如大青褶傘;有的會導致神經精神中毒;還有的甚至會引發溶血,帶來生命危險······
何老師講解菌類知識
何老師講解如何避免誤食毒蘑菇以及相關的錯誤傳言。預防蘑菇中毒有兩個標準:首先是看是否“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符合這個標準的基本就是毒蘑菇了,千萬不可食用;其次看是否是自己熟知的菌種,遇到自己不認識的蘑菇一定不要擅自食用。而如果不幸誤食了,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催吐,并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接著,同學們就本次講座內容進行了認真討論,并積極與何老師互動,解答相關疑惑。每個人都收獲滿滿,對菌類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最后,參與活動的老師同學們合影留念。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安全協會、食品健康與工藝研發協會、四川省微生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