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3:17 瀏覽量:1842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餐飲行業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三成;2.3億人次出行,激發火熱消費季;電影票房持續攀升,刷新“五一檔”紀錄;全國免稅店消費人次總體上升近250%……“五一”假期,消費市場如同初夏的氣溫般迎來一股熱浪。分析人士表示,“五一”假期疊加天氣晴暖、假期時間長等因素,帶來了消費市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真正意義上的景氣,國內消費復蘇正在加快,在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費將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從而為經濟復蘇提供強大支撐。
餐飲消費紅紅火火
“五一”假期結束,相繼出爐的“紅火”數據彰顯了節假日巨大的消費潛力。其中,餐飲行業交出的“五一”假期成績單令人矚目。中國銀聯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4天餐飲行業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三成。美團美食數據顯示,今年“五一”餐飲訂單量與去年小長假同期相比增長16%。民以食為天,餐飲消費加快復蘇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澎湃動力,餐飲消費的新特點體現著我國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美食配美景是小長假的理想打開方式。在一眾一二線旅游城市中,坐擁文化美景和網紅餐廳的武漢,成為備受矚目的“快樂星球”。美團美食數據顯示,武漢作為第一個“后疫情”城市,正強勢崛起。同比去年訂單增幅達292%,成為網紅餐飲打卡圣地。武漢憑“食”力崛起,“老牌”旅游城市也依舊魅力不減。廣州、上海、北京、成都、西安5城,連續兩年穩居旅游城市小長假期間消費訂單量Top5。
無論是鄉村旅游還是城市旅行,夜宵都是游客“五一”期間的重要釋壓手段。美團美食數據顯示,“五一”全國夜宵交易量攀升至2019年同期的51%。
假期出游,既想吃點好的,又想回酒店休息,兩者如何兼得?新詞“躺吃旅行”就這樣上了熱搜。餓了么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前3天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顯著,成為近5年來最高。其中,尤以酒店、景區等區域為代表,外賣需求翻倍增長。不少縣市景區、鄉村民宿人氣暴漲,農家菜外賣更是增長了11倍。
“今年以來,餐飲市場呈加快復蘇態勢。”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表示,3月份餐飲消費已經顯著改善,全國餐飲收入兩年平均增長達到0.9%,當月餐飲收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餐飲消費加快復蘇的同時,反餐飲浪費也出現新氣象。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規范了食品浪費的定義,提出餐飲服務經營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的相應費用,同時也明確,餐飲服務經營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最高可罰1萬元。
“請您勤拿少取,剩余超過50克本店要加收餐費。”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自助餐廳,服務員陳凱在每桌開餐前都要這樣提醒消費者。“我們響應國家‘光盤行動’的號召,從2019年開業以來就在用餐前提醒消費者避免浪費。‘五一’假期客流量比平時高,但收餐時的餐廚垃圾并沒有明顯變化。我看到一些家庭聚餐,家長會跟小朋友講‘粒粒皆辛苦’,提醒孩子吃多少拿多少。”
“享受美味和厲行節約并不矛盾。”韓明說,“反食品浪費法的通過,有助于開展制止餐飲浪費的工作。‘五一’假期,很多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等配餐方式,生意比之前更好。”
政策加碼提振消費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表示,今年“五一”小長假,居民消費熱情高漲,商品和服務消費全面開花,消費市場復蘇動力強勁,強大國內市場潛力可見一斑,完善的內需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消費市場的全面復蘇與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近期,從中央部門到地方政府都在積極部署,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提振商品和服務消費。
5月1日,由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個部門共同組織的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正式啟動,時間為5月1日至31日。活動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堅持民生導向、利企惠民、簡約務實;堅持上下聯動、兼顧城鄉、聯通內外。
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日前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企業融資配套服務長效機制,適度拓展文化和旅游相關產業發展基金的運用范圍,探索為演出企業、旅行社兩類主體提供融資增信、風險分擔、貼息獎補、應急周轉等融資配套服務。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對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的融資增信力度。
地方層面,“五一”前夕,各地密集出臺政策,推出培育文旅新型消費場景、擴大節假日消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等措施。不少地方還推出門票減免、發放消費券等優惠促銷舉措,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促消費擴內需還將迎來政策加碼。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國內需求加快恢復”,強調“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內需持續擴大”。
4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是拉動內需、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潛力巨大。會議對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流通暢通和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等作出具體部署。
關利欣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生產到流通,在各項促消費措施的助推下,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將不斷增強,消費供給將更加豐富,消費環境將進一步優化,預計全年消費市場將在恢復性增長后逐步趨于平穩,消費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夯實。
經濟復蘇動力增強
“這些促消費的政策安排,將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以促消費來擴大內需,進而拉動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向好,國民經濟持續好轉、企業經營日益改善、居民收入不斷提升,市場預期與消費信心都得到進一步修復,疊加各種新消費業態蓬勃發展,海外消費回流以及系列政策加持,將為消費市場注入增長動力。“種種利好之下,預計全年消費市場將繼續回歸正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費將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作為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標,4月消費品行業PMI為50.8%,與上月持平,基本回歸常態化運行。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疊加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線下消費和可選消費景氣度將提升。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穩定的國內需求是一國經濟發展最為穩定、持久的動力。同時,龐大的國內需求也是我國最大的優勢,是我國應對外部環境復雜變化的底氣所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王君超認為,當前,我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群體,巨大的消費市場將推動產業升級,助力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