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11:25 瀏覽量:30430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上一篇我們講到,建國后由于多家酒房合作,使得瀘州老窖在優質酒產能上具有先發優勢。在統購專賣制度和價格管制下,白酒基本按照成本加成的原則定價,只要生產管控沒問題,產能優勢就等于利稅優勢。1984年山西汾酒率先通過聯營擴大產能,雖然價格放開管制使得山西汾酒價格遠低于茅五劍,也低于瀘州老窖、洋河,但產能優勢依然使得山西汾酒在1988-1993年位居全國食品飲料行業和全國輕工系統及山西省綜合經濟效益第一名,成為白酒業龍頭。低檔酒路線似乎是個不錯的戰略選擇。五糧液也只是依靠產能優勢使得價格超出瀘州老窖不大的情況下,在1989 年實現稅利超過四川省內“五朵金花”名酒廠的總和。然而,1994年消費稅開征,環境改變了。
消費稅開征沖擊低檔酒,五糧液逆市提價
1980年開始施行的包干制,由于信息不對稱,地方通過各種減免企業稅收、虛報虧損等機制截留中央稅款的現象頻出,導致中央財力不足。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從1985年的39.68%降至1993年的22%,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85年的22.79%降至1993年的12.6%,財稅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1993年,時任副總理朱镕基提出分稅制改革設想,將所有稅種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共享稅。把征收面寬、與生產和流通直接相聯系、稅源波動較大、征管難度大、收入彈性大的稅種劃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并分設中央與地方兩套稅收機構分別征管;在核定地方收支數額的基礎上,實行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稅收返還和轉轉移支付制度等,中央財政對地方稅收返還數額以1993年為基期年核定。在中央和地方不斷博弈下,終于達成共識。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在流轉稅中新設置了消費稅這一中央稅。對白酒同時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消費稅稅率25%,增值稅稅率17%,實際稅負為8%左右,合計33%,大體與原議價糧白酒30%稅率相同,但不準扣除包裝費,對價外費用也開始征稅,糧食白酒凈增值稅、消費稅稅負實際要高于33%,但允許外購已稅白酒和酒精抵扣在上一生產環節已納的消費稅(有利于外購基酒生產)。
白酒消費稅的稅率并沒有參照煙類實行差別稅率,如手工卷煙指每大箱(五萬支)銷售價格在780元及以上的)的稅率為45%,每大箱(五萬支)銷售價格在780元以下的卷煙稅率為40%,因而對中低檔白酒企業形成巨大沖擊。消費稅屬于價內稅,在出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企業負擔加重。而低價白酒的消費者對于價格變動更加敏感,價格提升將使得銷售量下滑,價格不變將使得企業利潤下降甚至可能面臨虧損。
面對政策沖擊,不同酒企選擇了不同的應對策略。在考察了全國行情后,五糧液根據競爭能力分別對計劃內和計劃外的出廠價提高了15元和33元,使得計劃外價格達到140元,價格第一次超過茅臺,確立了五糧液高檔酒的品牌形象。在名酒陣營,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開始著眼布局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競爭,價格競爭開始進入了正常軌道。劍南春通過調節市場供求,也改變了1989年放開價格不久低于郎酒和瀘州老窖的情況,位居白酒第三。
根據199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建國以來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酒類市場消費專項調查結果:
知名度最高的酒為茅臺酒、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酒、全興大曲、古井貢酒、郎酒、武陵酒、宋河糧液。
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酒為茅臺酒、孔府家酒、夢酒、十二金釵酒、白云邊酒、杜康酒(汝陽)、武陵酒、蘭陵美酒、泰山特曲、板橋酒。
口感最好的酒為茅臺酒、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酒、全興大曲、古井貢酒、沱牌曲酒、張弓酒(低度)、白云邊酒。
包裝最好的酒為茅臺酒、瀘州老窖、五糧液、武陵酒、沙城老窖、十二金釵酒、鴨溪窖酒、口子酒(口子牌)、林河特曲、白沙液。
五糧液在提價的同時加強了廣告宣傳與渠道建設。自1993年五糧液率先把“五糧液”、“尖莊”的廣告做到了西昌衛星發射架上之后;1994年,鐵道部開出了重慶-峨眉、重慶-宜賓、北京-天津、天津-上海的“五糧液號”和“尖莊號”列車。與此同時,五糧液率先在江蘇省建立了由15個糖酒公司組成的“五糧液系列酒銷售公司”,形成銷售的規模效應,并與廠商合作開發新品牌、開發新市場。1994年五糧液利稅4.02億,增長10%,躍居第一。
1994年,由于汾酒廠嚴把質量,雖然價位屬于低檔酒,但名優酒相對暢銷,汾酒股份銷售收入僅下降2%(受到消費稅政策沖擊,上半年僅完成計劃銷售目標的40.64%。全年由1993年的5.99億降至5.78億)。當年,汾酒集團利稅3.72億,增長1%,位居第二(1989到1993年位居第一)。
古井貢酒股份銷售收入由5.72億增至5.78億。古井貢酒廠利稅3.29億,位居第三(1991、1993年第三)。
洋河酒廠利稅2.73億,增長10%,位居第四(1993年第四,1991年第十)。同屬江蘇的雙溝酒廠銷售收入下降約20%,利稅下降5%,位居第六(1991、1993年第五)。
由于與經銷商實行產銷聯營分成制度,即瀘州老窖股份公司系列產品按出廠價交下屬經銷公司統一銷售,公司獲取利潤分成,刺激了銷售利潤率高的老窖特曲需求。1994年瀘州老窖共銷老窖系列產品16483噸,其中主導產品老窖曲酒總產量達14362噸,特頭曲比例達71%,較去年同期增長14.65%。銷售收入由2.25億增至3.17億,增長40.85%。特頭曲的銷量較盈利預測增加1473噸,使產銷聯營分成較盈利預測增長73.8%,從而導致利潤總額和稅后利潤增長。瀘州老窖集團利稅增長52.55%,位居第五(1993年第九,1991年第六)。
茅臺1994年茅臺酒產量3390噸,銷售收入4.38億,利稅2.2億,位居第七;(1993年生產2394噸,銷售1600多噸,利稅2.2億,居第六,1991年第四)。
1993年,四川全興足球俱樂部也正式成立。四川全興酒廠通過冠名中超球隊提升品牌影響力。由于工廠地處省會成都市區,土地緊張,名酒全興大曲在1990年產量仍然只有1500噸,只能履行春交會所簽訂合同的40%,利稅600萬。通過投資技改,增加產能,1993年利稅達到1.7億,進入白酒行業十強。1994年全興大曲產能達到6000噸,緩解了名酒供不應求的矛盾。
1984年開始,劍南春一方面完善企業內部管理,一方面技術改造,開發低度酒等新產品,改進包裝。在1989年白酒行業陷入低谷時,劍南春逆勢擴建,投資增加4500噸曲酒產能。成立劍南春酒類經營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產品,制定了“鞏固腹地、南下北上、開拓市場”的策略。1994年,劍南春銷售收入由2.5億增至3.4億,增長21%;利稅由8600萬增至1.1億,增長28%。
1993年,黃鶴樓酒廠開始多元化經營,辦過鋼材市場,搗鼓過甲魚養殖廠,并且花巨資在海南圈地意欲進入房地產業,最終在1994年損1480萬,利稅總額-229萬,陷入停產。
1994年,董酒因為集資單位享有優先批發的權利,導致渠道混亂,董酒充斥市場,不法分子借機仿制,失去了消費者的信賴。西鳳開發新產品時囿于鳳香型框架,僅僅在酒度和包裝上改進,沒有考慮消費者需求變化。銷售收入大幅下降。
1994年山西汾酒IPO募資新增65度汾酒10000噸,折合系列低度商品汾酒一萬二干余噸,計劃到一九九五年,力爭低度汾酒產量增加1萬噸;名酒產量達到2.6萬噸。瀘州老窖IPO募資,計劃1997年達成年銷瀘州老窖系列酒3萬噸。山西汾酒的股價由3.5元的發行價于1994年7月29日跌至2.35元的低位,后企穩上升,全年上漲11.43%至3.90元。瀘州老窖的股價5.83元的發行價也于1994年7月29日跌至5.70元的低位,后企穩上升,全年上漲104.12%至11.9元。
1995年,中國白酒產量達到798萬噸,較1994年增長22.58%。除了原有的名酒陣營外,魯酒、徽酒板塊開始整體崛起,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地方優勢企業。魯酒總產量128萬噸,約占1/6,以孔府宴、孔府家、秦池、山東蘭陵、山東景芝、山東泰山等為代表,主要定位為10-25元的低檔酒?;站苿t以高爐酒廠為代表。但是,全國白酒市場銷售量卻較1994年減少近30%,總量嚴重過剩,高度酒需求下降,但名優品種依然供不應求。
五糧液縮小與茅臺的價格差距
1995年,五糧液生產五糧液酒4237噸,銷售收入5.38億;尖莊酒32343噸,銷售收入3.22億;五糧春酒373噸,銷售收入939萬;五糧液與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總公司合作開發五糧醇酒2031噸,銷售收入3074萬。合計銷售收入9.15億,稅后利潤2.17億。利稅總額5.7億,依然位居全國白酒行業首位。
1995年,瀘州老窖由專門成立的子公司銷售公司負責銷售(也就是原來下屬經銷公司的銷售收入并表),銷售瀘州老窖系列曲酒2.22萬噸, 較上年同期增長 37.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6.15%,實現稅后利潤2.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2%。利稅總額4.3億,升至全國白酒行業第2位(1994年第5)。
1995年,古井貢酒利稅4.3億,繼續位居第3。
1995年, 茅臺酒2.26億,以向全國人民拜年的形式走上了早已熱鬧的酒業廣告舞臺。實現稅后利潤2.26億。利稅總額位居全國白酒行業第7位。
1995年,山西汾酒調整產品結構,全力推出低度新品,用高質量的名牌占領市場,引導消費。公司在推出48°、38°汾酒新品后,又相繼推出28°竹葉青酒、28°汾酒、28°白玉汾酒、28°玫瑰汾酒等低度新品。實行了統一供貨價格的定價策略,以商業主渠道為主,逐步開展總經銷和直銷的渠道策略和靈活多變激勵型的促銷策略,并在重點市場開展了較大力度的廣告宣傳活動。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200 萬元;汾酒、竹葉青及其系列酒成裝總量13944千升;銷售 總量11596千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799.45萬元,同比下降29.6%;實現利潤總額5490.72萬元,同比下降51.56%。利稅總額由第二跌至第10位。
山西汾酒與瀘州老窖的業績差異反映到股價上,山西汾酒至1995年11月達到14.52元的高位,由于業績下滑,開始快速回落,大幅腰斬至5.63元,全年上漲44.42%。瀘州老窖在1995年11月達到34.04元的高位后,由于利潤快速增長,股價維持高位震蕩,年底收在28.98元,全年上漲143.49%。
1995年,江蘇雙溝受到政策沖擊后,效益連續下滑,利稅總額跌至全國白酒行業第11位。
1995年,湘泉酒廠通過加大營銷宣傳,年產酒鬼酒322噸,湘泉酒8000噸,代白酒8000噸,實現銷售收入2.12億,利稅1.46億,稅后利潤6847萬。利稅總額位居全國白酒行業第14位。
1995年,安徽高爐利稅總額躍居全國白酒行業第15位。雖然高爐酒廠狠抓產品質量,1981年研制出高爐陳釀,1981年、1983年、1986年連續被評為輕工部優質酒。1990年,高爐酒廠組織專門的技術攻關小組,搜集歷史資料,研制出了具有獨特工藝的高檔珍貴名酒——高爐雙輪池。但產品結構中主導產品高爐陳釀價格僅為六七塊,使得收入和利稅一直不高,1992年也僅實現利稅1180萬。1993年高爐酒廠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并以名牌首先是民牌為方針,將雙輪池定價為10元。組織結構上,實行競爭上崗,任人唯才。營銷上,在3500家合肥商店開辟專柜,利用飛艇做廣告宣傳。在大膽投資市場開發的同時,高爐酒廠還擴建產能,購置先進的監測儀器保障產品質量,使得公司銷售收入快速增長。1993年2800萬,1994年利稅6060萬。1995年,利稅達到1.30億,居全國白酒行業第15位。
山東泰山釀酒總廠成立于1945年5月,由原泰安釀酒總廠組建而成,主要產品為泰山特曲系列酒。相對于其他山東酒廠,泰山酒廠大力投資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質量監測,以質量為基礎,沒有走廣告標王的營銷快速擴張路線。1995年,利稅達1.29億,居全國白酒行業第16位。
1995年,沱牌舍得實現銷售收入5.18億,稅后利潤5723萬。利稅總額位居全國白酒行業第17位,超越四川郎酒廠。
1995年,河南宋河實現利稅1.15億,超越四川郎酒廠,位居第19位。
廣告營銷助力地產酒崛起,白酒行業即將進入調整期
1989年,為了擴大孔府家酒知名度,曲阜酒廠組建了40人的美女樂隊開展重點城市促銷,1992年更換為20人的美女摩托車隊和10輛孔府家酒瓶宣傳車。1994年獲評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酒。1995年,孔府家酒廣告費超過5000萬。1995年,孔府家利稅3.62億,躍居白酒行業第五。
1991年,孔府宴酒廠組織200多名員工去北京旅游療養。一出機場,人手一個“孔府宴酒,世界金獎”的彩旗。1992年,孔府宴酒的促銷隊伍和廣告模特表演隊在先大街小巷流動宣傳,禮儀小姐在百貨大樓前斟酒請路人品嘗,嫌所有公交車上都貼了孔府宴酒的招標畫,報社、廣電視臺廣告密集轟炸。不到一周,孔府宴酒在西安的銷售收入就增加了1000萬。1993年,又通過類似方式占領了武漢和東北市場。1994年,中央電視臺廣告部開展《新聞聯播》前后時段的黃金時段廣告招標活動,被孔府宴以3079萬的價格摘得。1995年的前兩個月,孔府宴銷售收入即達到2.7億。而1994年孔府宴全年銷售收入也僅為3.5億元。1995年,孔府宴實現銷售收入9.18億,超越五糧液的9.15億,躍居行業第1;利稅3.8億,較上年增長6倍,躍居白酒行業第4。
孔府宴酒的成功,一是靠產品定位合適,一是靠營銷,走數量速度型道路。但是,名牌不等于品牌。名牌是專家評定的,只是品牌的資產要素之一。品牌是消費者給予的,核心在于品牌忠誠度。廣告可以帶給消費者認知,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同需要有與消費者需求契合的產品質量、文化和情感內涵。產品形象也不等于品牌形象,需要賦予用戶聯想。只有以質量為基石,日積月累,走質量規模品牌效益型道路,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
白酒作為情感溝通的主要工具,與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對比白酒行業的產量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可以發現白酒產量的增幅大致滯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兩年左右,兩者具有較高的相關性。199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下行,意味著白酒行業1996年將進入行業調整期。
白酒的消費情景
中國的白酒在科技創新方向, 近三十年可以說發生了三次不大不小的“革命”。第一次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人工老窖”;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低度酒生產工藝”;第三次是90年代初的“新工藝白酒”。
面對中國白酒行業的調整,國內出現了白酒工業是否夕陽工業之爭,即使是認為白酒工業不是夕陽工業而是萬壽工業的人士,也認為低度化、健康化、低糧耗、品牌化和新工藝白酒為行業的發展趨勢,眾多白酒企業將目光轉向了農村下白酒消費市場。新工藝白酒, 即指以食用酒精為主料的調配型白酒, 即以食用酒精為主料, 通過科學配方, 獨特的工藝方法制作而成的飲料酒。集團化、多元化則成為了白酒企業的未來,這也為后面部分白酒企業陷入困境埋下了伏筆。
名酒分化,五糧液拉開領先優勢
1996年底,高檔的茅臺、五糧液、劍南春零售價分別為1988年的1.57、3.32和2.25倍。其中,茅臺、五糧液價格超過200元。中檔的郎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古井貢酒、洋河、雙溝位于20元-50元之間,分別是1988年零售價的73.3%、83.3%、100%、59%、81.4%、60%。低檔的董酒、汾酒、西鳳酒零售價分別是1988年零售價的59.5%、57.1%和60%。
1996年4月部分名白酒價格
1996年,中國白酒產量達到801.3萬噸的峰值,利稅超億元的白酒企業較1995年增加5家,即安徽的種子、沙河,山東的秦池和北京的牛欄山、紅星。僅孔府宴、孔府家、雙溝、宋河利稅下降。山東秦池、安徽的高爐、種子、沙河利稅增幅超100%。25家企業中,有魯酒7家,利稅占25家合計的22.7%;川酒6家,利稅占25家合計的35.01%;皖酒4家,利稅占25家合計的19.26%。17家名酒中,黃鶴樓虧損500多萬,董酒廠虧損900多萬,湖南武陵酒廠破產,西鳳酒和宋河酒僅僅微利。
1996年,五糧液股份生產五糧液酒5079噸,銷售收入8.01億;尖莊酒57989噸,銷售收入3.78億;開發并銷售五糧春酒348噸,銷售收入2448萬;五糧醇酒3049噸,銷售收入7796萬。與北京糖酒公司合作開發京酒。合計銷售收入13.10億,稅后利潤2.60億。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23.6億,是第二名的2.19倍;每噸銷售收入為3.21萬;實現利稅7.47億,是第二名的1.39倍,繼續位列榜首。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1.7%。
1996年,四川全興銷售收入10.8億,位列行業第2;每噸銷售收入為4.89萬;利稅3.15元,位于第5位。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9.2%。
1996年,古井貢酒B股和A股IPO募資,擬擴建年產10000噸大曲酒工程,合計銷售收入9.5億,增長24.2%;稅后利潤1.74億,增長18.4%。古井貢酒集團銷售收入10.1億,位列行業第4;每噸銷售收入為1.64萬;實現利稅5.59億,位居第2(1995年第3)。當年,古井貢酒股價上漲194.81%至25元。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55.3%。
1996年,瀘州老窖共銷售曲酒2.74萬噸,較1995年增長23.47%,其中,瀘州老窖特曲銷量增加3773.21噸,特曲銷售價格每噸較去年同期上升857.8元。實現銷售收入9.64億,同比增長34.47%,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利潤2.45億,同比增長15.91%。1996年瀘州老窖集團銷售收入10.6億,位居行業第3;每噸銷售收入為5.22萬;利稅總額5.58億,降至第3位(1995年第2)。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52.6%。當年,股價上漲53.02%至44.34元。
1995年和1996年,央視標王被秦池酒廠分別以6600萬和3.2億摘得。這家1992年仍然虧損數百萬的縣辦酒廠,借著白酒行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的契機,由傳統的瓜干白酒轉向濃香、低度的中低檔優質糧食白酒。1996年,在3月的全國糖果酒茶春節訂貨會上,簽訂訂貨合同6億多元,當年產量達8萬多噸,銷售收入9.5億,利稅2.2億,其中上繳稅收6717萬。當年,銷售收入9.5億,躍居白酒行業第5;每噸銷售收入為1.30萬;利稅2.2億,躍居白酒行業第13。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3.2%。
1996年山東蘭陵銷售收入8.33億,位居第6;每噸銷售收入為0.63萬。利稅總額2.25億,位列第15位(1995年第17)。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7.0%。
1995年央視標王競標失敗對孔府宴酒形成一定影響,雖然廣告力度仍然很大,1996年孔府宴酒銷售收入仍跌至8.05億元,跌至第7位;利稅3.21億,仍居白酒行業第4。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9.9%。
1996年,舍得酒業酒類產量10.72萬噸,銷售10.38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6%和35%。實現銷售收入8.00億,位居行業第8,同比增長54.43%;通過進一步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凈利潤1.01億,同比增長76.43%。沱牌集團在1996年銷售收入達到8.0億,位列第8。每噸銷售收入為0.73萬。利稅總額2.15億,位列第15位(1995年第17)。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6.8%。當年,通過A股IPO募資計劃增加名優系列曲酒產能20000噸,股價上漲262.36%至26.38元。
1996年,安徽高爐酒廠銷售收入7.5億,位居第9;每噸銷售收入為2.96萬;利稅3.0億,位居第6。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9.9%。
1996年,山東景芝酒廠銷售收入6.94億,位居第10;每噸銷售收入為2.00萬;利稅1.91億,位居第17。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7.5%。
1996年,山東孔府家酒廠銷售收入6.76億,位居第11;每噸銷售收入為1.92萬;利稅2.27億,位居第11。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3.6%。
1996年,安徽種子酒廠銷售收入6.75億,位居第12;每噸銷售收入為1.59萬;利稅2.72億,位居第11。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40.3%。
1996年,江蘇洋河酒廠銷售收入6.44億,位居第13;每噸銷售收入為1.18萬;利稅2.06億,位居第16。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2.0%。
1996年,四川劍南春酒廠銷售收入6.36億,位居第14;每噸銷售收入為2.25萬;利稅2.52億,位居第10。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39.6%。
1996年,山東泰山酒廠銷售收入5.54億,位居第15;每噸銷售收入為0.56萬;利稅1.44億,位居第19。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26.0%。
1996年,山西汾酒成裝總量 15419千升,較上年增長10.58%;銷售總量14873千升,較上年增長22.03%。實現銷售收入4.41億,同比增長34.51%;凈利潤 5096.56萬元,僅較上年同期增長9.17%。1996年汾酒集團銷售收入5.19億,位居行業第16;每噸銷售收入為1.85萬;利稅總額2.62億,升至第9位(1995年第10)。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50.5%。1996年營業收入與營業利潤恢復增長,山西汾酒股價上漲53.56%至8.65元。
1996年,貴州茅臺銷售收入5.1億,位居第17;利稅2.27億,位居第11。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56.3%。
受益于廣告營銷的,還有主推北京醇的北京牛欄山酒廠。1989-1991年,產品積壓嚴重,處于半停產狀態,主打文化酒的孔府家酒則攻入北京市場超越北京本土品牌。在此背景下,新任廠長趙長樹決定改變傳統釀酒風格,研制低度酒,于1992年推出北京醇。依靠上乘的質量、適中的價格、巨大的廣告宣傳、浩蕩的打假聲勢,北京醇銷售額以1993年5000萬、1994年1.2億、1995年3.3億的速度增長。最終,在1996年銷售收入達到4.48億,位列第18。每噸銷售收入為1.68萬??赡苁且驗樾庐a品推廣費用較高,故利稅未能進入20強。
1996年,酒鬼酒公司銷售酒鬼酒612噸,2127噸優級湘泉,759噸小優級湘泉。主營業務收入1996年3.49億,位列第19位,比1995年增長了63.9%。其中酒鬼酒、湘泉酒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37億元和1.02 億元,占1996年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比例分別為67.8%和29.3%。凈利潤9380萬元,比1995年增長了37.0%。湘泉酒廠銷售收入3.94億,位居行業第19;利稅總額2.18億,依然位列第14位。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55.3%。
紅星釀酒總廠從1991年開始實施名牌戰略,先后與北京酒精廠、夜光杯葡萄酒廠合并,擴大生產能力。同時,調整產品結構,提出“穩定產量,確保質量,開發中高檔產品和低度白酒”的調整方針。最終,在1996年銷售收入達到3.86億,位列第20。每噸銷售收入為0.62萬。由于價格過低而銷售收入又不高,故利稅未能進入20強。
每噸銷售收入低于2萬的白酒企業由低到高有:泰山、紅星、蘭陵、舍得、洋河、秦池、種子、古井貢酒、牛欄山、汾酒、孔府家、景芝。每噸銷售收入高于2萬的白酒企業由低到高有:劍南春、高爐、五糧液、四川全興、瀘州老窖。鑒于五糧液、劍南春酒價格較高,高爐酒價格較低,表明瀘州老窖、四川全興、高爐產品結構為紡錘型,劍南春、五糧液產品結構為啞鈴型,低價酒占有較大比例。
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低于40%的白酒企業由低到高有:秦池、泰山、舍得、蘭陵、景芝、全興、五糧液、洋河、孔府家、劍南春、孔府宴、高爐。利稅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高于40%的白酒企業由低到高有:種子、汾酒、瀘州老窖、湘泉、古井貢酒、茅臺。雙溝和郎酒銷售收入未入20強,但利稅進入了20強。
利稅占銷售收入較低要么是因為價格過低,要么是因為廣告等成本過高。五糧液和四川全興的比率較低或是因為采取了買斷經營的營銷模式,高爐或是因為廣告等成本過高。
在山東酒廠借助廣告營銷獲得成功后,其他酒企紛紛跟進,五糧液、沱牌曲酒、高爐等均加大了營銷力度。
1997年,在全國白酒行業效益下滑20%的背景下,川酒繼續增長,豫酒開始崛起。五糧液、劍南春、郎酒、全興、瀘州老窖的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前列。河南仰韶、賒店、張弓進入銷售收入二十強。全國白酒產量降至781.8萬噸,其中魯酒105萬噸,降至1/7,利稅18.6億,利潤1.7億。川酒130萬噸,六朵金花即利稅31.28億,利潤18億;安徽53.3萬噸。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盈利企業占全行業1.2%,銷售收入卻占55.4%,利稅占71%,利潤占91%。
1997年,五糧液生產五糧液酒5934噸,銷售收入12.15億;尖莊酒89631噸,銷售收入6.17億;五糧春酒869噸,銷售收入6711萬;五糧醇酒9713噸,銷售收入1.65億。合計銷售收入22.04億稅后利潤3.41億。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37.25億;每噸銷售收入升至3.26萬;利稅11.43億,增長53%。收入、利稅繼續位居首位。
1997年,瀘州老窖對瀘州老窖系列產品的市場重新定價,公司產品價格在1996年基礎上,總體上調 10%左右。利潤由2.45億升至3.19億,增長30.26%。集團銷售收入10.34億,降至第4;利稅6.39億,升至第2位。1997年股價上漲133.26%至103.42元。
1997年,古井貢酒合計銷售收入由9.5億升至9.6億,稅后利潤1.74億增至1.9億。集團實現銷售收入9.9億,由行業第3降至第7位;每噸銷售收入升至1.66萬;利稅5.59億降至5.16億,位居第3。當年,古井貢酒股價上漲27.66%至31.91元。
1997年,四川全興銷售收入12.7億,繼續位列行業第2;利稅4.6元,位于第4位。四川劍南春酒廠銷售收入10.12億,升至第6;每噸銷售收入升至2.53萬;利稅4.18億,升至第5。湖南湘泉酒廠銷售收入由3.49億升至4.1億,跌出20強。凈利潤9380萬元升至1.6億,利稅總額由2.2億增至4億,升至第6位。酒鬼酒IPO上市后上漲367.50%至37.40元。
1997年1月, 貴州茅臺酒廠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 更名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 (集團) 有限責任公司, 完成了工廠制向公司制轉變。當年,銷售收入6.8億,位列第11;利稅3.9億,位居第7位。
1997年,安徽金種子總產量由1996年的4.25噸升至11.52噸;銷售收入由6.75億升至11.55億,位居第3位;每噸銷售收入大幅降至1.00萬;利稅由2.72億升至3.08億,依然位居第8。安徽高爐集團每噸銷售收入大幅降至1.04萬,利稅位于第9。
1997年,舍得酒業狠抓市場建設,鞏固老市場,發展新市場,改革營銷管理體制, 組建銷售分公司8個,調動營銷人員積極性,集中力量抓大中城市直銷工作,擴大中高檔產品銷售;正確處理廠商利益關系,強化廣告宣傳力度,開發新產品,搞好售后服務工作。銷售收入由8.00億升至8.52億,降至第9位;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促進利潤增長,凈利潤由1.01億升至1.85億,增長82.86%。集團銷售收入8.51億,位列第9;每噸銷售收入升至0.78萬;利稅總額2.79億,升至第10位。股價上漲81.11%至47.78元。
1997年,山西汾酒銷售收入由4.41億升至4.51億,凈利潤由5097萬元升至5170萬。集團銷售收入7.0億,位列第10;每噸銷售收入大幅升至2.12萬;利稅總額2.72億,降至第11位。山西汾酒股價下跌9.11%至7.86元。
1997年山東蘭陵銷售收入8.33億,降至第8;每噸銷售收入降至0.59萬。利稅總額2.43億,升至第12位。郎酒廠利稅升至第13位。山東景芝酒廠銷售收入6.26億,降至第13;每噸銷售收入降至1.47萬;利稅1.94億,升至第14。江蘇洋河酒廠銷售收入5.27億,降至第19;每噸銷售收入升至1.22萬;利稅1.9億,降至第15。安徽沙河酒廠進入利稅20強,位居第16。
1997年,雙溝酒廠成立集團公司,確立“以市場為中心,以銷售為龍頭”的發展戰略,改革經營機制,擴張銷售人員,聘請專家教授講課壯大銷售力量,根據市場調研開發新產品,重點開拓江蘇、東北市場,主戰場從淮陰轉到南京。1997年利稅增長16.4%至1.66億,由第20升至第17。
1997年,上市公司伊力特發起人新疆伊犁釀酒總廠進入白酒企業利稅20強,列第18名。新疆伊犁釀酒總廠始建于1956年,當年產酒49.35噸。1979年10月31日,酒廠變更商標注冊為“伊力牌”,但仍延用“伊犁牌”至1991年7月。1993年利稅總額列中國飲料制造行業百強企業第49名。
1997年,牛欄山酒廠利稅列第19名。
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孔府宴等酒廠沒有建立穩固的銷售網絡(古井貢酒銷售網絡的交易額約占總銷售收入近九成,其余則經中小型批發商、零售店、大商場及賓館飯店和專賣店銷售),趁機提高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產能跟不上只能通過收購小酒廠滿足需求,使得產品質量難以接受嚴格考驗。1997年,媒體爆出山東白酒廠在四川收購原酒進行勾兌,對山東釀酒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秦池等酒廠產品大量積壓。秦池酒廠銷售收入6.52 億,由第5位降至第12位。每噸銷售收入升至1.67萬;利稅1.52億,降至第20位。
1997年,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古井貢酒、舍得等紛紛提高了出廠價,秦池在種子、蘭陵、景芝等選擇降價的時候卻不當提價,對其銷售受阻也有一定影響。
1997年8月, 深圳振業集團合資兼并了處于困境中的遵義董酒廠, 組成“貴州遵義振業董酒 (集團) 公司。
1997年9月, “淮北市口子酒廠”和“濉溪縣口子酒廠”“兩口子”結束了長期內耗,組建成安徽口子集團公司, 生產經營逐步得以恢復和發展。但因觀念、產品結構、營銷方式等的老化而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有近200種系列產品,多數集中在中低檔次,彼此沖突嚴重,陷入資金和人才匱乏、市場萎縮、機制不活的困境,企業瀕臨倒閉。
假酒案導致魯酒曇花一現
1997年,國稅局發布通知,以白酒為酒基勾兌的配制酒一律按白酒納稅。全國政協提案,國家工商總局出臺限制白酒廣告的措施,1998年央視黃金時段競標禁止酒企參加。1998年春節前發生山西“朔州毒酒案”,1998年3月4日,財稅[1998]45號文件和2006年5月16日頒布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從1998年1月1日起,對糧食類白酒(含薯類白酒)的廣告宣傳費一律不得在稅前扣除。疊加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白酒市場疲軟,名酒滯銷,6、7月間酒價跌至谷底,名酒曾3次降價,合計約35%-40%,下半年名酒價格才有所回升。魯酒難以通過廣告營銷改變困境,孔府宴、孔府家、秦池紛紛退出全國白酒利稅20強。
1998年10月22日,江蘇省政府專門發布了《關于"振興蘇酒"的意見》的95號文,對蘇酒企業尤其是對龍頭企業雙溝集團、洋河集團在市場開拓、技術進步、結構調整、企業改革、質量管理、政策傾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山西汾酒受毒酒案影響,市場占有率下滑。作為應對,山西汾酒主動申請國家質監局抽檢。1998年,山西汾酒銷售收入由4.51億降至2.5億凈利潤由5170萬降至413.36萬。汾酒集團銷售收入4.21億,位列第20;利稅總額1.37億,降至第17位。山西汾酒股價下跌10.08%至7.07元。
1998年4月,五糧液集團公司成立。從下半年開始,五糧液集團在五糧醇買斷經營模式基礎上,推出大批OEM產品,相機孕育出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京酒等強勢品牌。集團銷售收入42.13億,利稅由11.43億增至12.44億。收入、利稅繼續位居首位。當年,五糧液IPO上市后沖至69.80元開始下行,最終上漲176.24%至40.80元。
1998年,四川全興加強了經營渠道重建工作,繼續扶持、培育規模經營大戶。在老銷區以渠道清理為主,新開發區以市場鞏固為重點,采用多種方式開發新品種,探索全國總經銷方式、劃區域經銷方式等多種營銷方式。在淡季促銷給予優惠,大力改造現有產品包裝,以增加商品附加值。加強廣告宣傳,強調歷史和文化積淀。當年,銷售收入由12.7億逆勢增至14.54億,繼續位列行業第2;四川全興利稅維持在4.6億,位于第5位。
1998年,瀘州老窖配股收購瀘州合江荔鄉曲酒廠、瀘州國營釀酒廠、瀘州國營玉蟬酒廠、國營瀘州蜀南曲酒廠、瀘州三溪酒廠的生產經營性資產,收購瀘州老窖科技實驗廠的全部資產。調整了銷售策略,實行市場區域銷售,將片區游擊銷售改為網絡式的定人定點銷售,明確責權,落實獎懲。并積極開發高、中、低檔新產品,實現市場平穩過渡。當年,銷售收入由10.7億降至8.3億,降至第7位;利潤由3.19億降至1.68億。利稅3.27億,降至第6位。股價下跌33.80%至68.47元。
1998年1-7月,茅臺僅銷售700多噸。茅臺開始真正面向市場,放開經銷商,拓展營銷網絡;在全國建立了15個片區,擴張營銷人員。推進專賣店建設,打擊假冒產品。及時調整營銷政策,對經銷商實行按銷售量返利的獎勵政策,并適時下調價格。1998年8月31日, 茅臺酒廠兼并貴州習酒總公司簽字儀式在筑舉行。通過兼并, 茅臺酒集團公司資本擴張到23.4億元, 各種酒生產能力由4千噸擴大到2萬噸, 形成多系列、多檔次、多香型、多品種的生產格局。最終,1998年貴州茅臺銷售收入增長至7.4億,位列第10;利稅4.15億,位居第7位。
1998年,舍得酒業銷售收入由8.52億降至8.2億,升至第8位;凈利潤由1.85億降至1.29億。利稅總額2.49億,升至第9位。股價下跌42.69%至27.38元。
1998年,為了打破價格瓶頸,古井貢酒開發五年陳釀、十年陳釀古井貢酒等新產品,開創了以酒齡為代表的先河,開發的紅糧液成為低檔暢銷產品。當年,合計銷售收入由9.6億降至8.9億稅后利潤由1.9億降至1.4億。集團銷售收入13.48億,回到行業第3位;實現利稅4.64億,位居第4。當年,古井貢酒股價下跌47.48%至16.76元。
酒鬼酒香味、口感獨特,包裝設計新奇,文化內涵豐富,避開廣告大戰,走文化路線、情感路線,名酒、文化與名人三位一體,1997年下半年湘泉集團從“中檔產品占領市場,高檔產品橫沖直闖,低檔產品上山下鄉”轉變為“高檔產品穩住市場,中檔產品開拓市場,低檔產品橫沖直闖”的策略。1998年,湖南湘泉酒廠銷售收入由4.1億升至4.78億凈利潤由1.6億升至1.96億。但產能擴大也使得產成品存貨增加1.05億,庫存壓力加大。集團銷售收入6.52億,位列12位。利稅總額由4億增至5.46億,升至第2位。當年股價下跌24.91%至28.35元。
劍南春長期堅持質量和營銷并重,按照“超前預測,控制總量,科學投放,不缺不濫”的市場營銷原則,優選經銷商,調控市場,既不讓市場斷貨,又保持一定饑餓度,使品牌始終受到市場歡迎。1998年,劍南春通過名牌戰略,市場零售價穩居茅臺、五糧液之后的第三位。銷售收入由10.1億升至11.34億,位居第5位。利稅總額由4.18億增至4.76億,居第3位。
1998年,安徽金種子銷售收入由11.55億升至11.62億,位居第4位;利稅由3.08億降至3億,依然位居第8。金種子酒IPO上市后沖至13.35元開始下行,最終上漲105.26%至11.70元。
1998年,安徽高爐酒廠(雙輪集團)選擇了100個重點縣城,加大宣傳力度,增加布點密度,利用縣城帶動鄉村,圍剿城市。減少了電視廣告,但增加了促銷力度。相繼開發四味雙輪池、明都雙輪池、雙輪燒酒、特級五味等新產品,并實行專利經銷制以穩定價格。當年,銷售收入4.42億,位居第19;利稅1.32億,位居第18。
1998年,新疆伊犁釀酒總廠利稅升至第12名。
1998年,北京牛欄山酒廠利稅升至第13名。資產包括北京牛欄山酒廠的順鑫農業IPO上市后沖至16.38元開始下行,最終上漲121.69%至13.08元。
1999年,劍南春和古井貢酒進入白酒馳名商標行列,至此共有7家白酒企業具有馳名商標。
在武漢的一次白酒研討會上,時任白酒協會副會長就傳統白酒和新型白酒發表自己的看法,說目前白酒市場上70%是新型白酒。有報社記者斷章取義,說70%白酒是勾兌的,并把安徽沙河王等酒廠列入勾兌酒行列,引發消費者對白酒質量的質疑,對部分酒企的銷售造成了打擊。地產酒同類產品相互模仿,競價銷售,爭奪省內市場。
1999年9月9日,在四川省第二屆名酒文化節上,隆重舉行了1573國寶窖池釀造的玉液瓊漿——國窖1573酒的“出酒大典”。這次出酒,分裝成1999瓶,每瓶1999毫升,逐瓶編號,不作銷售,用作珍藏、觀賞和品味。1999年9月17日,總裁袁秀平先生親自將編號為0003號、0002號兩瓶國窖1573酒,分別贈送給香港、澳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何厚 鏵先生。
當年,伊力特上市。水井坊的前身四川制藥重組后持有“全興酒業”100%的股權,成為白酒股。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開始沖刺A股IPO。
1999年,國內各名酒廠競相調整產品結構,紛紛推出新包裝、新品牌, 加之地產酒的崛起,使得白酒市場份額的爭奪戰愈演愈烈。全國37000多家白酒企業中, 縣以上骨干企業5400家, 而銷售收入超4億元的僅20家, 利稅超億元的僅25家, 利潤超過億元的僅10家。少數骨干名優酒企業分割市場的壟斷競爭局面逐漸顯露。白酒20強業績分化,有的企業繼續快速增長,有的企業收入下滑。
五糧液實施“穩價、促銷、增量、保效益、保龍頭地位”的營銷策略,穩定“五糧液”酒的出廠價不變, 系列酒統一順價銷售,下大力氣整頓銷售渠道,發展信譽好、資金實力強、有營銷能力和銷售網絡的經銷商。廠商一家、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同培育市場,開拓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抓餐飲銷售,啟動終端消費,促銷上量。將全國市場劃分為八大銷售片區,實行片區經理負責制,在公司內擇優招聘片區經理、副經理和助理人員。公司與各片區簽訂銷售責任書,按月進行銷量、銷額計劃考核,將個人的待遇與銷售業績掛鉤。依靠品牌買斷的營銷模式,針對目標市場而開發投放的新產品如“金六福、瀏陽河、老作坊”等新產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9年,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增長23.3%,銷售收入額為排名第二的四川全興的3.4倍,是第5的茅臺的5倍;利稅增長54.0%,利稅額為排名第二的茅臺的2.98倍;維持第一。其中,五糧液股份共銷售五糧液系列酒11.95萬噸,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指標分別比1998年增長17.57%、15. 83%和15.94%。
1999年,四川全興銷售量由1998年的1.7萬噸降至1.5萬噸,集團銷售收入增長5%;利稅增長16.1%,升至第三位。貴州茅臺銷售收入增長41.8%,升至第五位;利稅增長54.9%,升至第二位。劍南春銷售收入增長0.6%,利稅增長24.8%,雙雙升至第四。
1999年,酒鬼酒形成了“ 1500噸酒鬼、15000噸湘泉”的生產能力,又配股再度擴大產能。為了消化產能,酒鬼酒以區域買斷、 廠商聯合開發為主開發了“鉆石湘泉”、 “特制湘泉”、“湘泉福”、 “湘泉大曲”和“老鄉好”等地域性系列新產品。為穩定市場占有率,擴大銷售渠道,增設了銷售網點,并產生了一定數額的賒銷業務, 從而導致應收集團經貿公司款項相應大幅增加,母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即使如此,存貨依然較上年同期增長17.54%。當年,酒鬼酒實現主營收入 49902.0287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7847.1688萬元增長4.3%;實現利潤總額 18327.948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2551.2909萬元下降18.73%;實現凈利潤15236.2149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9301.0071萬元下降21.06 %。湘泉集團銷售收入增長25.8%,升至第10位;利稅下降18.1%,跌至第6位。為未來湘泉集團陷入危機埋下了隱患。
舍得股份1999年共生產沱牌系列酒13.21萬噸,銷售沱牌系列酒12.5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6億元、主營業務利潤2.39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6.53%、10.17%、3.03%、2.74%。由于主要為低價酒,銷售收入低于銷量增速。由于目標市場前期開發費用投入增加,公司本年實現利潤總額1.24億元,較上年下降15.3%。沱牌集團銷售收入增長3.0%,利稅下降13.7%,雙雙跌至第9位。
山西汾酒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公司從追求酒文化品位、高檔次入手及時調整包裝戰略,適時調整營銷體制,對市場營銷工作進行整體策劃、統一管理,全面實施集品牌形象、廣告宣傳、促銷手段、企業文化、產品質量、科技含量、形象包裝、終端服務于一身的大市場營銷。針對市場特點,公司積極實施重點品牌買斷經營,先后對38度玻汾、53度玻汾實行了全國總代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針對區域特點,設立了中心倉庫、專賣店或直銷點。逐步規范市場,實行“市場編碼管理制度”,制止價格倒掛,產品倒流現象。當年,汾酒集團銷售收入增長39.7%,升至第14位;利稅增長24.8%,至第13位。汾酒股份共銷售名酒9950千升,較去年同期增長15.83%;產銷率97.88%;實現銷售收入30328.8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31%;實現利稅13298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71%。由于會計政策調整、歷史追溯等,凈利潤下降26.5%。
瀘州老窖以競標方式獲得中央電視臺2000年1——2月7點報時權,積極發展培育市場終端銷售網絡,完善全國市場網絡體系,對銷售人員實行效益工資5年公積制、逐年淘汰制的獎懲制度,收入與市場覆蓋率、任務指標完成以及市場投入全面掛鉤。選擇有實力、有信譽的經銷商聯合開發了45度特曲、瀘州春、百年老窖、陳釀、精制古酒、2000型特曲等新品牌。當年,銷售收入增長20.8%,利稅增長12.9%。
1999年,古井貢酒集團銷售收入下降7.2%,利稅下降14.7%,跌至第7位。古井貢酒股份銷售增長2.6%,凈利潤增長5.7%。安徽種子集團銷售收入下降30.6%,跌至第11位,利稅下降9.3%,跌至第8位。安徽高爐酒廠銷售收入下降9.8%,跌至第17位;利稅跌出20強。江蘇洋河銷售收入下滑7.3%,利稅下降10%。牛欄山酒廠利稅降至第15位。
1999年,伊力特繼伊力王酒、伊力老窖、伊力特曲等系列白酒之后,又推出了伊力老陳酒、伊力申酒、老朋友酒等品牌白酒,以調整產品結構,進一步開發農村市場。當年,伊力特股份主營業務利潤1.56億,同比增長15.03%,凈利潤則由于企業所得稅調整同比減少31.83%??毓晒蓶|伊犁釀酒總廠雖然銷售收入未入20強,但利稅升到第11位。
1999年,稻花香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66億,進入20強,位列第13位。作為一個1982年由三個農民、三口缸創業起家生產高粱酒的鄉鎮企業,1986年累計虧損40萬元。1987年轉向生產精釀白酒。1992年,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引進其他知名釀酒企業(五糧液)的生產工藝,開發出中檔濃香型白酒稻花香。并建立以全員、全過程、全系統為主要內容的質保管理體系,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配套生產企業,以確保品牌質量。在全省興建了紅高粱、玉米、小麥、稻谷生產基地保障優質原料供給。建設一支強大的銷售隊伍參與各類經濟活動拓展市場,推行區域促銷政策,由一個商家買斷一個地區銷售市場,激勵經銷商建立龐大的市場銷售網絡。通過電視、報刊、賓館、酒店等窗口進行大面積廣告宣傳,組織訂貨會、大酬賓、免費釣魚等重大活動,參與糖酒會、茶葉節等重大商貿活動,開展有獎促銷啟動市場,最終使得經濟效益自1992年開始連續翻番。
1999年,西鳳酒產能僅為1.2萬噸。
1999年,迎駕貢酒稱雄40-50元中檔主流市場,文王貢主導30-40元中低端主流市場,100元以上是傳統名酒的天下。100元左右的中高檔市場空間很大,但是與之相對應的產品并不多,口子集團把餐飲終端價格定在了90元,開發出了口子窖這一適度差異化的紫牛式產品(黑白奶牛群中冒出的紫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鑒于資金實力相對不足,無法通過廣告先形成品牌認知,再通過批發商一級一級走向終端的大流通營銷模式實現交易。口子集團選擇了以合肥為突破口的壟斷區域市場核心終端這一盤中盤的營銷策略,選擇合肥百維食品飲料公司這一有強大終端推廣能力的經銷商率先在終端實施促銷員直接推銷,通過交易形成品牌認知,讓通路價值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充足的利潤空間,通過渠道建設提升品牌。恰好白酒的消費形態開始由自飲消費轉向公務消費轉變,銷售渠道開始向酒店集中。鑒于產品為中高檔產品,通過占據白酒重度消費者(意見領袖)聚集的場所——高檔酒樓(小盤),大眾媒體傳播共振小盤口碑、精選有終端網絡二級批發商帶動中檔酒店(中盤),深度分銷帶動大盤(低檔酒店、商超、零售店)。1999年,口子窖成為安徽市場上這一價位產品的主流品牌,口子集團的銷售額超過了2億元。
1999年,在上證綜指上漲19.18%的情況下,五糧液上漲11.51%,山西汾酒上漲11.15%,順鑫農業、酒鬼酒、沱牌舍得、瀘州老窖、古井貢酒、金種子酒分別下跌29.28%、27.52%、24.48%、21.19%、8.45%、1.71%。四川全興因為改制重組,自1999年5月30日開始持續上漲,累計上漲168.12%,伊力特上漲93.77%。
后續關注:白酒江湖沉浮啟示錄③:茅臺兩舉措奠定王者基石